从设计研发到市场领航,
从技术突破到品质革新,
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
在市场浪潮中勇立潮头,
以创新“智造”,
“泵”发强劲动力~
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泵类海洋装备科技型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引擎,以研发为先行号角,用“咬定青山”的决心,创新“智造”,突破水泵领域的行业壁垒,推出水陆两用泵,并率先提出“两年保修”服务,形成“人无我有”核心竞争优势,“泵”发强劲力。
走进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忙碌着,穿梭在生产线之间,专注地操作着设备。数控机床内飞速旋转,加工一个个水泵配件,直至达到预定线径。
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宗顺认真检查每一个水泵配件,在质量控制上,他“锱铢必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层层严格把关。
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今年年初,公司新产品SLG水陆两用泵,不仅更加轻便,且能直接放在海里,经久耐用,产品一面世便供不应求、订单不断。然而,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坦途。
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宗顺:整个研发过程大约耗时四、五年,现在这款产品算是我们的第二代产品。在设计第一代水陆两用泵时,我们就发现设计方案在方向和设计思路上存在问题。于是,我们果断舍弃原有方案,重新进行梳理规划。第一代产品的主要设计缺陷在于产品过于笨重,不便于安装。
原先出于对产品的耐用性考虑,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采用低速设计方案,而弊端就是增加了产品的重量。优化产品的那段日子里,李宗顺整天“泡”在办公桌前和车间里,请教专家,与研发团队制定新方案,反复验证优化。一次次的失败,李宗顺都来不及难过,而是迅速转换新思路,继续埋头干,关关难过关关过。
李宗顺:2.0版本汲取了1.0版本失败的教训,采用高速运转模式。由于转速提高了一倍,这对产品运行的所有零件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不过,从优势方面来看,2.0版本更加轻量化且更具耐用性。此外,我们提出“两年保修”的服务承诺,进一步提高了对产品的要求。无论是在配件与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加工精度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陆两用泵2.0版本不仅实现了高速运转稳定性能及轻量化的突破性创新,还在海水环境下率先提出“两年保修”服务,树立了行业品质新标杆,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举措。这也使得新产品成为市场上“人无我有”的拳头产品,如今SLG水陆两用泵订单已经排到今年年底。
采访中李宗顺告诉记者,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到面世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政府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助力企业解决创新发展困顿。
李宗顺:县政府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技术方面,县科技局积极协调,联系了集美大学、江苏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他们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深厚的技术储备,这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专利申请上,县科技局从中推荐,为我们牵线搭桥;在金融支持上,他们也帮助我们与邮储银行取得联系,促成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此外,在一开始建厂的时候,杏陈镇镇政府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
自主创新路,拳拳赤子心。海骑士自2016年成立以来,坚持创新促发展理念,紧跟时代需求、市场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东山这片热土上实现了从产能扩增到品牌升级的跨越式发展,以殷实“含智量”提升经济“含金量”。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漳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六十余项。公司未来将继续做精做强泵业主业,秉承“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经营理念,唱响“海骑士”品牌。
李宗顺:接下来,我们计划对产品进行系列化拓展,将研发重心放在海水循环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对企业而言,研发是生存之道,质量求生存、创新谋发展,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东山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东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7家,全县有旗滨玻璃省级技术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2个科技创新平台。下一步,东山县将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掘水产及相关配套行业高企资源,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探索发展智慧型产业,聚焦东山特色水产养殖、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正在发展的生物提取等重点领域,着眼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究,做好高层次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创建工作,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东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