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节水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蒋牧宸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建设实现的历史性变革与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

蒋牧宸主任指出,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已推动形成以《水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为核心的法制体系,并在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领域构建起系统的节水制度。从水利部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圆满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亿立方米,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7.7%和2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0,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以下。
面向未来的挑战,蒋主任提出四点关键建议:完善法制保障体系、强化刚性约束机制、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技术与制度融合。其中,“推动技术与制度融合,建立智慧节水管理制度”的论述,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博纳斯威作为智慧输水系统的先行者,展示了其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正是对“技术与制度融合”要求的积极响应,旨在解决制约我国灌区节水效能的瓶颈。
博纳斯威不仅在应用技术上持续创新,更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由博纳斯威研发中心总工何锐为主导编著的学术论文《论灌区有压输水系统设备联控节水方案的可行性》被收录至《中国水利学会节水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论文指出,农业节水增效是制度建设的重点领域。然而,我国灌区目前仍以粗放的无压输水(明渠)为主,占比高达91%,而有压输水仅占9%,与全面采用有压灌溉的农业强国相比差距巨大,并深刻指出,有压输水普及的关键障碍在于“供需失衡”与“压力失衡”两大技术难题。
该论文从实际项目痛点出发,深入探讨了通过设备联控实现供需平衡与压力稳定的技术路径,论文观点为现场展示的产品与方案提供了深厚的学术支撑,彰显了博纳斯威“技术驱动、研发先行”的发展理念。

博纳斯威的此次展示,标志着其已从关键设备制造商,战略升级为智慧输水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其技术方案不仅完美呼应了蒋牧宸主任提出的“推动技术与制度融合”的建议,更为实现“完善法制保障”下的精准监管、“强化刚性约束”下的指标考核,以及“深化市场化改革”中的水价与用水效率联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抓手。

未来,在系统完备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指引下,博纳斯威愿与行业同仁携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节水效能,为推动灌区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