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天下阀商 > 列表

劳模风采 | 中核科技倪项斌:核电阀门国产化之路

2025-10-10 10:33:11      来源:   

TA们

以劳动为基

以奋斗为翼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在平凡的岗位干出精彩

在这个崇尚实干的时代

让我们一起翻开劳模的篇章

聆听他们的故事

传递这份能照亮前路的“劳模精神”

640 (8) 拷贝.jpg

倪项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核集团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劳动模范、公司首席专家、中核科技核阀技术研发部工程师。


十年磨一剑

核电关键阀门国产化的坚守与突破

01

640 (7) 拷贝.jpg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接手核电关键阀门像主蒸汽隔离阀、爆破阀这么难的项目?说实话,那时候真没想太多。我是机械专业出身,2008年我刚进公司,就听老师傅们说,咱们核电站用的高端阀门全靠进口,一台主蒸汽隔离阀就要几百万美元,出了问题还要等外国专家飞来修,费用高、周期长,还经常要看人脸色。我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咱们中国人,凭什么造不出来?十年磨一剑,最难的是坚持。”

640 (6).jpg

公司非常重视核电关键阀门的研发,2010年,倪项斌有幸加入主蒸汽隔离阀研发团队,负责主蒸汽隔离阀的样机研制工作。他说:“真干起来发现,研制难度远超想象。这个阀门又高又大,行程长,要求5秒内快速关闭,不仅有高温高压的要求,还需要在严苛的事故工况下保持功能性,实现快关。当时全球也只有三四家企业能做,如果接手就意味着要从‘0’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640 (5).jpg

那段时间,他经常出差,去电站现场调研、和设计院反复讨论方案。正好那时孩子刚出生,家里特别需要人。他也犹豫过,但一想到这个阀门关系到核电安全、国家战略,他就告诉自己:个人事小,国家事大。国产化,一刻也不能等。


他一边研究国外产品的特点,一边大胆创新,最后提出了“驱动装置和支架一体化”的设计,不仅结构更紧凑,抗震性能也更好。这个创新,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制造和试验阶段更是困难重重。那时候设备不够先进,他们就改工艺;台架不匹配,他们就自己造;国内做不了的试验,他们就出国做。从项目开始,研制工作历时超过10年,他们终于把主蒸汽隔离阀做了出来。

640 (4).jpg

当专家鉴定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整个团队都激动得说不出话。现在,阀门不仅用在“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国内项目上,还出口到了巴基斯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技术攻坚

从主蒸汽隔离阀到爆破阀的自主创新

02

640 (3) 拷贝.jpg

除了主蒸汽隔离阀,他还负责另一个“硬骨头”——爆破阀。它是靠火药驱动的特殊阀门,动作时间只有0.1秒,一个机组12台,进口设备价值上亿。国外只有一家企业垄断,技术壁垒极高。


对团队来说,火药驱动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怎么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那段时间,办公室整天“嘭嘭”响,同事笑他们是“爆破兵团”。他们就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摸索装药量、传火方式、剪切结构、剪切能量、缓冲分析等等,从分析到试验,一步步走过来。

640 (2).jpg

爆破阀研发一定要将安全红线刻入骨髓。面对0.1秒级动作精度要求,团队创新采用火药驱动+双重密封结构,在50次动作试验中始终保持零泄漏。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剪切能量传递路径,使关键部件满足1E级核安全标准。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次他跟团队一起定员定岗、设警戒、定预案,前后做了超过50次动作试验,没有出过一次事故。最终,团队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爆破阀,性能比国外的更稳定、更可靠。


近几年,国际形势复杂,公司还承接了一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阀门研制任务。周期紧、保密性强,压力很大。但他始终相信,国家需要的,就是他们要做的。他和团队一边做好日常研发,一边推进项目,先后完成了样机设计、制造和试验,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安全为本

以严苛标准铸就中国制造的尊严

03

640 (1).jpg

这些年的实践让他深刻认识到:国产化不是简单替代,而是要建立更严苛的质量标准。就像他们为“华龙一号”配套的阀门,每一台都唯一的身份编码,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正是这种对安全的敬畏之心,让团队收获了大量核电阀门订单。守住安全质量底线,就是守住中国制造的尊严和核电事业的未来。


很多人看到他拿了省五一奖章、央企劳模,都说“倪工,你了不起”。但他始终觉得,这份荣誉不属于他个人。它属于那个为了一个数据熬夜复核的工艺员,属于那个在试验现场埋头骨干的操作工,属于每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对于团队来说,其实最难的还不是技术,是那种“看不到头”的感觉。核电设备要求严苛,有些关键项目一做就是十几年。有同事开玩笑说:“倪工,咱们这项目是不是要干到退休啊?”他说:“说实话,我也焦虑过。但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会问自己,如果我们都不做,那以后中国的核电是不是永远要被人卡脖子?”就是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也支撑着整个团队,走过了这些日子。我没有想过放弃,做科研就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甘做冷板凳的毅力。”



精神传承

责任、创新与团队协作的力量

04

640.jpg

回顾这十几年,他始终秉持“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将核安全放在首位,以创新驱动发展,靠协同攻坚克难。 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每一个阀门都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从设计到制造,从试验到鉴定,他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创新”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利器,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国产化成果。“协同”更是成功的保障,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没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核工业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们前行,支撑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坚定,他深深体会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是最大的幸福。每当他看到由他们自主研制的阀门安装在核电站中,就会想起那句话:“干核电不能有半点马虎,这不仅是工作,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安全。”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责任、安全、创新、协同”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核工业精神,在核电阀门国产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团队的研发将朝着更高参数、更严苛工况的方向迈进——就是要攻关压力更高、温度更高、环境条件更复杂的尖端产品。就像高温高压关键阀门项目,设计温度高达576℃,在这种极端工况下,材料的选择、密封技术、驱动机构,甚至是试验装置的配套,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是因为有难度,才更需要他们去突破。他说:我们要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让中国的核电技术成为世界领先的标杆。”

天下阀商.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