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果断决策,备用调拨方案临危受命 主给水流量调节阀是蒸发器给水管道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功能是将蒸发器二次侧水位维持在要求的范围内,其制造质量对于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前期项目供货由进口供应商牢牢把控。2024年,进口供方出现进度严重滞后现场的风险,关键时刻,公司发挥项目总包优势,经充分评估和果断决策,向漳州34项目供货商浙江三方紧急下达调拨任务,此时,留给成套中心的供货时间已不足10个月。短短10个月内要完成设计固化、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等多项环节,即使是成熟的核级阀门,也是一项远超往常的严峻任务。
02 举轻若重,EP协同攻克国产难题 本次国产化的阀门设备,涉及到工程院、河北分公司、核动力院等多方设计单位,同频共振难度较大。为此,公司副总经理陈学营多次赴制造厂指导全局、提供支持,设备成套中心总经理张继心调配资源、组建团队,副总经理张成亲自协调、一线督战,前后组织32次专项会议,对制约制造的设计文件以及调拨文件审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集中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及时关闭所有设计文件及技术问题,为调拨阀门制造扫除了障碍。在历时仅8个月的情况下,30台套原进口调节阀实现首次国产化供货,国外供应商的技术垄断被一举打破,“华龙一号”关键调节阀迈出技术“自主可控”的第一步。
03 敢打硬拼,供货团队诠释协同攻坚 供货任务道阻且长,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靠“领导舵掌,员工奉献”。在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下,成套中心机械设备一部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合同包经理驻厂9个月跟踪制造进度。执行团队多措并举,加强阀门制造过程质量管控,制定生产计划,严格落实日例会及日报管理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及时完成跟踪纠偏,有效保证了制造进度的稳步推进。监造团队派遣精干力量组建驻厂监造队伍,遵循“慢就是快”的审慎态度、严把制造过程的质量关,靠前管理,主动作为,为设备的发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各方单位的协同协作下,本次国产化设备的成功交付,有力的保证了中核工程首个集团外总包项目进度,为后续集团外项目的合作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