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阀门网讯,金欧雅卫浴报道】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的“千年陶都”发展概念性规划已经出台。按照这个规划大纲,未来石湾将形成包括南风古灶、河宕贝丘遗址、陶艺大师研究院、中国陶瓷博物馆及陶瓷总部企业集聚区、泛家居产业采购区在内的“一核两翼”格局。最近,另外一条值得一提的消息是,由禅城区政府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合办的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将于5月18日挂牌成立,佛山的工艺美术大师都将担任该院的客座教授。
“千年陶都”项目是禅城区未来五年重点抓的项目。但令一些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千年陶都”没有包括南庄陶瓷?鲍杰军先生曾经在《陶城报》“火中花”专栏写过一篇《佛山陶瓷总部经济的龙形布局》,文章说:“龙”形布局,即以石湾为龙头,季华路从中国陶瓷城到陶瓷总部基地为龙身,华夏陶瓷城为龙尾,构成佛山陶瓷总部经济的发展空间。 “千年陶都”是禅城区十二五期间唯一摆上台面来做的陶瓷项目。但就是这样一个大项目,因为行政区划的阻隔,只能在石湾区域内规划。而南庄则只能搞“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由此,“千年陶都”与“中国陶瓷商贸之都”隔江而治,这种局面粗看也是各得其所,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因为不能整合策划和推广,必然导致资源分散、浪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关于陶瓷企业总部聚集区的规划选址,目前就出现了沿季华西路和佛山大道两个提法。
石湾过去的传统提法是“南国陶都”,因为有500年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很多人估计“南国陶都”的历史也就500年。而在考古学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土墩型的贝丘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佛山市区人类活动最早的遗址,一般被认为是佛山历史的开端。1989年河宕贝丘遗址被定为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宕贝丘遗址出土过不少陶器,估计咱们“千年陶都”的自信就源于此。从500年历史的“南国陶都”到“千年陶都”,无疑是一种认识的深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千年陶都”既是一种历史的概念,也应该是一种现实的写照。所以,“千年陶都”的外延也应该涵盖作为“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的南庄。换言之,“千年陶都”是佛山陶瓷整体产业深厚历史与辉煌现实的交融。
如果说石湾代表“千年陶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高度,而南庄则更多地呈现的是“千年陶都”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因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淡化生产制造环节,强化商贸、信息、会展、物流平台建设。显然,南庄已经具备了引领陶瓷产业升级较好的资源禀赋,但要真正扛起历史的重任,还需要苦练内功。比如,华夏陶瓷博览城、总部基地、瓷海国际等几个商贸平台,虽都在南庄镇管辖区内,但因为利益主体不同、体制不同,三个城难以做到协调发展。尤其是陶博会期间都不能形成统一的会展平台。去年秋季陶博会虽然实现了“华夏”和“中国”双城联动,但双方的合作其实可以更加深入。
在过去9年间,中国陶瓷城灵活的市场运作体制使它在影响力上已经远远超越了竞争者,最近的迪拜中国陶瓷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夏陶瓷博览城在运营上目前还是沿用国有体制。而随着陶博会的统一举办,华夏陶瓷博览城运营机构的核心业务变成单纯的物业管理。为什么两个城之间不能展开更有深度的整合?比如将华夏陶瓷博览城的运营权直接租赁给中国陶瓷城。或者直接赋予华夏陶瓷博览城运营机构更灵活的经营体制。
这两年,总部基地项目的成功运作,实际上也为华夏陶瓷博览城树立了新的标杆。过去,人们常常拿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作比较,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商业模式相同,具有可比性的是华夏陶瓷博览城和总部基地。后者之所以目前受到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是前者的升级版。当然,已经成为品牌的华夏陶瓷博览城没有必要也改叫时髦的“总部基地”,但在运营管理上的升级还是非常必要的。看看去年以来城内越来越多的展厅在改造外立面就清楚,大家对升级的热情还是蛮高的。
华夏陶瓷博览城对面占地1000多亩的二期工程——佛山国际会展中心新馆项目从2005年开始立项,但时过5年该项目还没有动工。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地块已有英超、世标等品牌的营销总部在建,这是否意味着南庄镇已经改变了原来庞大的计划,要走一条务实主义的路线?华夏陶瓷博览城的扩容能否带动整体的升级?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