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龙头产量占全球的35%,新标准的出台影响面很广
【水暖阀门网讯,文/图 王宇静】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水嘴新国标日前公布,其对铅含量限制的严格程度看齐美国、高于德国。尽管新国标距离12月1日正式实施尚有半年过渡期,但泉州水暖产业早已积极备战。记者近日从业界了解到,南安的一些品牌企业已经攻克了“以铋替铅”或“以硅替铅”的国际技术,或实现了洗铅技术的升级换代,已具备批量生产无铅或超低铅水龙头的能力。专家分析,借助新国标的鞭策,水暖行业将加速洗牌,最终受益的则是广大消费者。
新闻背景:“铅超标”舆论风波
近年来“铅”字在水暖行业很敏感,导火索是去年7月份发生的“铅超标”事件。
2013年7月份,上海电视台相关栏目在对13个水龙头样品进行32小时的实验后,称发现9个品牌的水龙头“铅超标”,泉州品牌申鹭达、九牧位列其中。不过另一个检测单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结果正好相反。7月8日,该单位一项对68批次水嘴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九牧和申鹭达属于“所检项目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并未被列入铅超标水龙头品牌名单。
该起事件之后,含铅水龙头的曝光率一下子剧增,有业界认为这是一起蓄谋炒作的舆论事件。“关于水龙头的强制性国标已经在酝酿当中,选择在这样的时间点报道含铅水龙头,而且检测数据还存在矛盾,可见‘不简单’。”当时,相关人士认为,这是别有用心的企业在幕后推动。随之而来的是,业界出现了“铜水龙头都‘铅超标’,不锈钢水龙头都不含铅”的论断。随后很快,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详细内容便透露出来,但是围绕着含铅水龙头的报道并未就此停歇。
去年年底,央视也关注含铅水龙头,为验证“铜水龙头都‘铅超标’,不锈钢水龙头都不含铅”这一说法的真假,央视二套《是真的吗》派出真相小分队到市场上抽取了14款不同品牌的水龙头送往北京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包括两家国际品牌乐家、科勒,两家不锈钢品牌普乐美与苏泊尔,六家国产品牌惠达、九牧、欧派、中宇、贝乐、金郎,四款建材市场批发品牌蚂蚁王、星丰、广鑫、五林。检测结果显示,14款水龙头都含铅,其中科勒、乐家、九牧、中宇等12款龙头水嘴铅析出量均小于国家限量值,符合国家标准。只有两个小品牌的样品龙头水嘴铅析出量超出了国家标准。也就是说,实验证明,“铜水龙头都‘铅超标’”这一说法是假的。今年3月份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则再度曝光温州水龙头制造业的乱象。经检测,温州家庭作坊生产的水龙头,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倍,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81倍。2月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流通领域水嘴质量监测情况》,摩恩、美标、科勒、汉斯格雅等国际一线大牌铅含量超标。
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含铅水龙头事件一直被炒作,众说纷纭之中国家新标准于5月初正式公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4年第9号国家标准公告,GB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赫然在列,公告显示,GB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将代替原有的标准GB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于12月1日正式实施。人们最关注的铅含量标准从原本指导性的水龙头每升自来水析出铅含量的11毫克,严格到强制执行的不高于5微克,新标准向美国看齐,高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标准。
小小水龙头,关系千万家
工艺创新:洗铅技术升级换代
从全球市场的表现来看,具有抑菌作用的铜制水龙头依然是国内及全球的主流需求,全球有80%以上的水龙头依然采用铜制。新标准从公布到实施仅有半年多时间,不少业界同行对此表示了担忧。“水龙头新国标有效实施以后,至少要淘汰30%的生产企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巍表示,以往相关标准制定都是规范性标准,一般是等待市场上超过70%以上企业能达标时才推出新规,但此次水龙头新国标则是引领性标准,要求很高。目前全国几千家水龙头生产商,设计、质量、品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并不多,新国标把标准提到国际最严格的水平,很多小企业是很难达到的。
作为掌握着70%终端的水暖之乡南安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去年就已经实现了无铅或者超低铅水龙头的批量生产,完全符合甚至高于新公布的国标标准要求。”安科的相关技术负责人曾总工说。据了解,泉州有工商注册的水暖企业六七百家,总数则有上千家之多,规模以上水暖企业300家左右。业界透露说,泉州南安的规模化水龙头生产企业都升级了洗铅技术,个别更具规模的企业则引入化学方面的专家,研究将铜制水龙头中原本添加利于加工的铅改换成铋或者硅。
“水龙头之所以要含铅就是为了方便加工。”中宇建材总裁蔡吉林说,新国标在酝酿之初,不少直接参与制定标准的泉州水暖企业就已经开始探索升级铜制水龙头,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以铋或硅来替代铅,不过相较而言,含硅水龙头的加工生产难度更大,稳定性更差一些。
“目前市场上的铜制水龙头一般都要求含铜量在59%,为了提高品质不少泉企加大了水龙头含铜量,有些产品的含铜量甚至达到70%。一般而言,企业购买纯铜之后会按生产要求加入0.8%至1.9%的铅,如今我们已经实现加入0.4%至0.6%的铋来完全替代铅。”曾总工说,如此一来,生产水龙头的原材料就只剩下纯铜本身附加的微量铅了,加工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不过近年来在日本等国却更加认可添加价格相对便宜,但制作工艺更加严格的含硅铜制水龙头。
技术革命:用其他材料代替铅
“我们已经攻克了含硅铜制水龙头的生产技术。”九牧副总裁张彬日前召开新型水龙头发布会说,他们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联合创新出新型材料硅黄铜,在原料中加入微量元素硅,硅加铜,黄金配比,摒弃传统洗铅技术,采用突破性生产工艺,在源头降低铅含量,大大提高了龙头的品质,确保出水健康。经检测,硅铜水龙头铅析出量远远低于新国标限值5微克每升。据称,硅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促进人体健康生长,特别是在骨骼及软骨形成的初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人体钙的吸收。
“我们原有的铜制水龙头已经符合现有国标,而以其他金属替代铅的生产技术也日渐成熟。”蔡吉林说,新国标的强制推行令规模化企业加快进行水龙头的工艺革新速度,业界自然形成了自觉赶超的氛围,企业自觉花费更多的资金用于提升工艺水平。“新国标实施后最先受到监管的必然是这些希望成为百年企业的规模化公司,他们也有实力来生产符合高标准的水龙头产品。”王巍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年各界对含铅水龙头的集体关注加速了水龙头的工艺革命,随着市场的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将逐步接受并认可高品质的低铅、无铅水龙头产品。国际铜业协会高级顾问William Devenny表示,铜一直被视为制造水龙头的最佳材料,因为它易加工,又有抗菌抑菌的作用,目前中国超85%的水龙头是以铜为材料,在美国,水龙头生产商们甚至不使用不锈钢和塑料作为水龙头材料。
泉州水龙头是以外贸起家的,多数水暖企业的产品都远销全球。业界人士认为,国家相应的不少标准制定过程中都有泉企的参与,此次严格的水龙头新国标的强制执行对于规模化企业而言,其实是借势宣传水龙头高附加值的好机会。
市场影响:加速水暖行业洗牌
在行业标准出台并推行的同时,水暖行业的洗牌也跟着提速。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新国标的推行,最有利的是大型水龙头生产企业,他们生产的水龙头多数是走向国际舞台,生产设备和检查设备早已更新,而这样的企业仅占行业的30%左右,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这样的企业目前占据约40%,其余30%的中小型企业,财力物力都跟不上,最终只能遭遇被吞并的命运。王巍也认为,根据新国标至少要淘汰30%的企业。不过他也提到,关键还是要看12月1日之后整个市场的监管力度。
业内人士称,水龙头的监管部门不少,市场上的归工商部门管理,产品质量方面还有质监部门管理,另外还有各类检测机构等等。对于多数规模化企业而言,增加成本,提高质量难度并不大,为了企业的信誉在新国标实施之后他们肯定会自觉遵守,难就难在一些小作坊、小企业的管理上。因为水龙头的生产门槛并不高,很多小企业一旦被查处,往往直接关闭,然后换个地方另起炉灶,给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一边是大企业大投入提高水龙头质量,另一边却是不法企业鱼目混珠。此前预测的新国标实施之后马上到来的行业大洗牌估计不会这么快。“消费者对于健康水龙头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张彬说,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他们也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引导宣传投入,市场洗牌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说了算,只要有耐心有恒心,逐步建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规模化企业就有机会占领市场更大的份额,改变目前国内尚无真正大品牌的格局。
据了解,目前水暖卫浴行业的发展速度比电器类整整落后了十年,依然处于群雄争霸的时期,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特别是对于国内水暖卫浴品牌的认知度还远未及电器类产品。消费信任体系还在构建当中,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水龙头“铅超标”事件对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实新国标的出台也是早晚的事情,行业的洗牌同样是早晚的事情。”王巍说,建议加工含铅技术水平较弱的企业可以转换观念,并非一定要自己创立品牌,可以和规模化企业合作,帮助他们加工不过水的水龙头配件,抱团共同成就大品牌。实践证明,很多国家的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最终形成品牌梯队。
张彬也提及,他们的硅铜水龙头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扩大,未来所有入口领域的水嘴都将采用硅铜技术,因此也很乐意与其他企业抱团合作,建立联盟体系。目前由于成本及技术方面的投入,硅铜水龙头的价格与同类产品相比大概要贵10%,未来随着生产量的进一步扩大,价格还会有所回落。他们乐见同行业一同努力提升消费者的水龙头健康指数。
“我们一直都有与其他企业合作。”蔡吉林也提到,他们还将继续努力,运用企业较为成熟的检测体系,引领泉州同行共同提升水嘴加工能力,进一步捍卫泉州作为国内水暖生产基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