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水暖·卫浴 > 列表

科勒卫浴:突破性创新取代固化认识

2013-07-13 09:16:25      来源:中洁网   

    【水暖阀门网讯】巨大的模具,繁复的模具,意味着工业化的模具……提及一家厨卫公司,标志性的物件,就是制造环节上的模具。

    即便是在那些新兴的行业或者公司里,人们常常谈及的“突破性创新”,也往往是一纸空谈,更何况在一个以生产作为重要环节的行业里。科勒却用“突破性创新”替代了以往的固化认识,实现了进一步的升级:创新和效率,能够达成平衡,甚至,这就是它的价值观与文化。

科勒是怎么做到的?

设计师先行

    科勒打破的第一个固有的观念就是,抛弃工程师先行的理念,取而代之以设计师先行的理念。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的改变,带来的是左脑与右脑的猛烈冲击。工程师与生俱来的左脑“理性”会在第一时间行使拒绝的权力,理由很简单,“技术上实现不了”;而设计师则使用他们的右脑“感性”,抛开技术层面的问题,关注人们的使用体验。

    这就是产品开发的难点所在。没有消费者会全面、系统、深入、超前地告诉工程师,他要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局限。” 科勒亚太区总裁阮家明说,“比较聪明的人,则能够弥补不足,通过他们的创造,或许能够将我们的生活向前推进一步。”

“    苹果的成功帮助了我们”,阮家明说,苹果贯彻了设计理念的核心价值,即要方便、实用、好看等等,这正是科勒所推崇的,一言以蔽之,就是,比起工程师,设计师更懂市场需求。

    拥抱多元化的美国文化对设计师先行的做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女性、年轻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科学家、艺术家……加入到团队中,拒绝带来偏重的、单一的可能性,目标就是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刺激逆向思维和突破性创新的发生。

设计师管理

    但这意味着一道难题横亘在管理者面前,毕竟,KPI要说话。那么如何去管理设计师团队?

    在这家历史超过140家的家族企业里,科勒家族的第三代领导人、科勒集团全球总裁荷拔·科勒(Herbert .V. kohler, Jr)牢牢掌控着创意与市场间的转化权。

    来自全球四个设计中心的所有计划实施的创意,都会被送到荷拔·科勒那里,经过Design Review(设计评审)。“这个过程,和对销售或者市场的看数字考评不太一样。”科勒的中国设计师姜弥弥说。

     给荷拔·科勒的创意,“纸上谈兵”可不行,工程师会根据设计师的构想,寻找或者研发新的材料,使用创新的工艺,做出类似生产线上的“1∶1产品”提交给他,有些设计方案,会在1~2次的提交之后,顺利通过他的“法眼”;但有些设计方案,因为种种不确定性,会有一个漫长的开发期,甚至会被暂时搁置。

    “一般我们不是以阶段性的转化作为评估的标准的,实际上最终创意都会变成产品。”阮家明解释说,有些创意会被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甚至回到原点重新设计。

    创新的投入是巨大的,超感一体座便器纽密系列的设计在反复调整之后最终进入市场,中间总计花费了5年时间,单是研发投入,就用去700多万美元。

    科勒D0~D5的设计流程,确保了所有新产品从设计到最终进入渠道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这个流程能够保证在设计的完美到市场的转化中间实现平衡。

    一年里,姜弥弥和她的同事有70%的时间花在计划好的项目上,还有30%的时间,他们被允许“天马行空”。

    财务出身的阮家明,会从工程师那里获得投入、成本、定价等信息,来测算一个项目合理的投资回报,“我们不是马上要回报,因为你可能得到划时代的、很创新的设计,并且,即便是设计不能马上进入市场,但从设计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

    允许设计师走得长一点儿,走得远一点儿,“要有创新,有突破,它本身是经营成本的一部分。”阮家明说,这也是对品牌的推动作用和对未来的帮助。

小市场的“野心”

    琦美石系列浴缸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就是中国的设计师团队。

2006年,姜弥弥进入科勒工作,她是科勒中国的第一位设计师,不过在当时,她的职位名称也还是工程师,原因是,那时公司还没有计划批准在中国成立设计中心。

    当时科勒的领导层认为,科勒中国在其整个版图中,只是一个称得上“小”市场,但阮家明并不这么看,聘用姜弥弥是他整个计划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在阮家明看来,设计师先行的文化里,如果没有设计师团队,那么这个市场就无法创造真正的价值。“中国有能力有原创,有能力有设计。”阮家明说。而且更进一步的是,科勒的所有产品都会进入全球市场,“一般消费者不会知道我们的某一个产品产自哪里,而且我们也不会刻意告诉他们产自哪里。”阮家明解释说,这是科勒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即科勒既不存在本土化,也不存在全球化,这就要求从设计端开始,使用的就是同一套标准。

    随后,科勒中国开始参与到全球的设计系统中去。在琦美石系列浴缸设计时,姜弥弥记得自己还是单枪匹马,最终她的三个设计方案从科勒全球设计师的作品中被荷拔·科勒选中,随后结合复杂的改进建议,形成了可进入市场的产品方案。

    2008年,科勒中国的设计中心开始正式招聘更多的设计师。

    在大多数的全球参与的设计案例里,合作是一个关键的模式。有时候中国团队负责流程的最前端,有时候负责流程的后半段,有时候负责推进整个流程。

    在四个设计中心里,美国的设计中心是主导者。“全球的沟通没有大家想象那么难,有些天才的设计师,平日里你看不到,但通过互联网,你会看到他们的高度。”

    “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由中国同事主导的产品,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阮家明说,“最重要的是,设计出来的产品,最终能填补市场的空白,或者补充了市场的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