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突破 他乡“二次创业”
1987年,我出生在新塘边镇千坞农村。父亲1989年开始外出经商,在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从事消防器材维修、销售,2003年创办企业,从事消防器材配套工程。
六七岁的我就跟着父亲前往异乡求学,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不少消防产业的相关知识。在父辈的打理下家里的消防器材生意,在江浙沪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的我创办了上海石化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和昆山市开发区警海星消防设备销售维修中心在苏、锡、常、上海等地开展消防器材销售推广。当时我们企业的产品在昆山市消防器材配套中占有率达 8 0 %。2010年8月,不愿因循守旧的我,决定再次创业。“ 南方的顾客群体相对比较稳定,我自己也想换个环境去闯一闯。胸中有一股拼劲的我离开了“ 舒适圈”选择在山东发展开拓新市场。
来到潍坊后,我对当地的消防企业进行走访和了解,收购了潍坊华宝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从此开启了北方创业的序幕。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事业刚刚起步,新买的工厂面临土地被征迁。“我们的行业比较特殊,不适合租地建厂。” 为了以后企业稳定发展,又一次开启奔走模式,四处寻找新的厂址。
正当一筹莫展时,偶遇昌邑市的工作人员正在招商引资,在了解到当地招商政策后,在昌邑市滨海开发区购置了76亩土地新建厂房。
那时昌邑市滨海开发区也刚开始兴建,所在的园区在渤海湾附近,望着一马平川的土地,虽然一切要从 “零” 开始,但企业未来的蓝图已经在自己心中慢慢绘就。
那时的我可谓是“ 一穷二白” ,不仅厂房要从打地基开始,工厂还缺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专业人员就自学,开始自学机械的线路检修、电路维护等;没人干自己顶上,生产管理、进材料、装卸货 … … 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摸索,和工厂一起慢慢成长。
新旧2个厂相距60公里,新厂赶工期,还要兼顾老厂生产,“我经常两边跑,每天还要负责联系客户和拓展客源,一天最起码要接120多个电话。”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为了抢抓工期,两边奔走,用了6个月的时间建成了2万平方的厂房。当时真的累,所有的事我基本都要参与。
迎难而上 破解企业瓶颈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为了创业没少走弯路。
北方消防器材企业比较少,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未知的环境中不断探索。
北方天气寒冷,新建厂房的内接雨水管全都被冻裂了,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水管,无奈之下,只能根据当地气候,在请教专业人员后将管网重新铺设在房外(不符合南方的美观度)。
刚开始我们的生产用水老是被冻住,影响生产,后来我们为水池安装了加热管。就这样,一点点学习摸索,我的工厂不断在完善。厂房有了,招工问题如何解决?工人基本是周边的村民,他们上班比较随性,有时遇到下雨下雪就不来上班。
刚来北方的我,不仅要克服气候、饮食这道关口,还要面临如何管理员工等难题。由于工作理念不同,还有一些工人不适应工厂的管理模式,工作态度变得散漫。如何留住工人?怎样激起员工的干劲?又一道难题摆在我的面前。平时我尽量和员工多沟通,但现实让我觉得自己对管理变得‘一窍不通’。虽有着管理经验,但由于南北差异,与员工沟通时也犯了难,为此我也整夜睡不着觉。
但我们江山人不服输的精神发挥了作用,开始沉淀自我,看书学习体系管理。工人效率低下,为了不影响工期,我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与工人一起工作。曾有工人抱怨工资低,为了证明不是工资制度出了问题,我亲自下流水线拧机头。“工资是计件算的,他们一天就拧几百个机头,工资自然不高。”一上午我就拧了1800个机头,原本不服气的工人也心服口服。为了让工厂尽快走上正轨,每天晚上10点后才回家,天天如此,早已习以为常。
注重协作 培养管理团队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亲力亲为并非长久之计。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何不“让北方人管北方人”,这个大胆的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我开始下意识地择优培养,从员工中择优选任,任贤用能,人岗相适,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团体。通过双向选择、设立目标等方式,让管理团队变得更成熟。
消防行业很特殊,经常会有检查。我可以自信地说:“只要按 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过硬也不怕检查。”
由于出货快、服务优、讲诚信,企业在业界拥有了 良好的口碑,加上团队有序运转,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破重围。
经历了四五年的沉淀,2015年企业的经营情况开始扭转,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量从最初的2万提高到300万具;截至2020年生产及销售量达到800万至1000万具,年销售额达3亿元。
辛苦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企业不断壮大,潍坊华宝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家集认证、生产、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消防企业,并且专业从事各类灭火器的生产研发创新,还拥有发明、实用、外观等多项专利。
如今,公司在全国各省市都建立经营代理网点,并借助潍坊发达的物流产业,通过陆运、海运,将产品远销至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地。
2021年,我加入江山市新生代协会,目前担任轮值会长。负责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支持新联会会长工作精神,协助新联会长做好分管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新联会的发展规划、议题讨论、调研等活动。“
我们这些异乡的企业人,有了新联会,就像有个家,大家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抱团成长,促进我们不断升级进步和健康发展。”虽然从小在外地长大,却讲着一口流利的江山腔。在外闯荡了近20年,一直情系家乡,看到企业已经步入正轨,便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9年,在市委统战部的牵线下,投资创办了京开消防科技(浙江)有限公司,重回故里为家乡经济做贡献。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公益,修路、修撰族谱、捐资助困等等,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需要的人。
继往开来 项目拓展
投资江山:该项目位于江山经济开发区(莲华山工业园)贺山路1 7号,由京开消防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8亿元,新建现代化标准厂房及研发楼4幢,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4450万元,利润2480万元。
展望未来,为提升企业形象及产品品质,我公司拟申报灭火器智能制造车间,及国家高新企业,目前已提交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还将申报消防类3c证书60项。这次通过江山的投资建厂,真正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家乡的亲切,同时也体会到江山市各行政部门高效能的服务效率以及帮助,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资江山的信心,共同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待生产正常欢迎新生代同僚们到场参观指导!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里有这样一句话:“胆大不怕路远,技多不怕路绝。”
我们无疑是这样的人,虽创业是辛苦的,但凭借着江山人的那种韧劲、拼劲以及不服输的性子,定能闯出一份事业。每一次创业都是如同大浪淘沙,只要努力脚踏实地去干必然会有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