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0多次起火测试,研发出消防演练用飞机火灾点火系统,将武汉天河机场打造成了全国民航系统中唯一一个航空器消防救援真火实训基地。从事消防工作长达30年的黄安国,带领团队牢牢守住天河机场的消防安全,为乘客密织一张安全防控网。
▲“老消防”黄安国。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摄
在进入机场工作之前,黄安国是一位武警消防员,转业后到武汉机场继续干消防工作,至今已有30年。2012年他开始担任天河机场消防救护支队监控巡视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今年49岁的黄安国经历了从南湖机场转场到天河机场、从T2航站楼转到T3航站楼,机场的每一个角落,他都再熟悉不过。
天河机场消防监控工作覆盖国际国内航站楼、货运仓库和机坪,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由几十万个探测器、8000余个消火栓、喷淋灭火系统等设备密织而成防控网。每个工作日,黄安国来到机场换上消防服后,习惯性地去机场的12个监控室巡查一遍,这些监控室分布在综合楼、倒班楼、货站等不同的地方,步行全部走一趟就有上万步。
“监控巡视大队的主要工作包括隐患排查、落实设施设备的维护、开展消防培训、火灾的初期扑救、组织应急疏散等。”黄安国说,消防是隐蔽工程,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他们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他还记得,2017年在T3航站楼投用前后,他持续半年几乎无休地驻扎在机场检测设备。
在日常的工作中,黄安国喜欢琢磨解决问题。他的得意之作是在机场消防支队引入航空器模型。消防救援离不开实战演练,此前机场并没有飞机可供演练。2012年,黄安国所在的消防救护支队以波音737飞机为原型,用铁皮制作了一个1:1大小还原的模拟机。
有了模拟机后,天河机场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黄安国和支队技术团队共同配合,历经了300多次起火测试,成功研制出“消防演练用飞机火灾点火系统”,该系统能够成功模拟飞机发动机起火、冒烟等19种火灾场景。
“这个点火系统就类似一个大型打火机。”黄安国这样跟记者打比方,研发制作费用只花了3万元,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民航业的空白,项目获得了湖北省第31届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三等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样一个航空器模型和点火系统的制作,吸引了中国民航科学院前来观摩合作,后者引入了更适合于消防演练的飞机模型以及进口的点火系统,将武汉天河机场打造成了全国民航系统中唯一一个航空器消防救援真火实训基地,每年吸引全国的航空消防救援队伍前来训练和演习。(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