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消防大业 > 列表

水系灭火剂的凝固点检测不准确?或许是这个原因

2021-03-30 14:46:15      来源:   

凝固点是水系灭火剂检测的关键指标评定指标之一。根据目前现行的国家强制标准GB 17835-2008《水系灭火剂》中的规定,凝固点的检测主要是依据泡沫灭火剂标准GB 15308-2006给出的方法来执行。

但是,在拜恩接触的大量水系灭火剂检测的案例中,发现现行标准中对于凝固点检测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差范围,检测的结果并不代表真实的凝固点值。此外,GB 15308给出的操作步骤在实际试验时,也并不规范,增加了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水洗灭火剂的凝固点检测问题。

640.webp.jpg

根据GB 15308-2006给出的方法,检测灭火剂凝固点的原理如下:将溶液逐渐冷却,一般情况下溶液冷却到凝固点时并不立即凝固,而是继续降温成为过冷溶液,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凝固,此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会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

我们根据标准中给出的检测方法对一款水性灭火剂检测实验后,发现在溶液冷却过程中,如过冷太严重,凝固热不足以抵偿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真实凝固点,而在低于真实凝固点的某一温度完全凝固,这时就不能获得准确凝固点。如果将过冷溶液的温度作为泡沫灭火剂的凝固点,该过冷温度有时甚至会低于真实凝固点10℃以上,使测试结果偏离真实凝固点较大。

实验过程具体如下:我们将样品放在冷室中降温,从零度开始每降低一度需要将样品取出观察样品的流动情况,当温度降低到-11度时,样品还是流动的,同时温度回升至-5.5度,此时形成固液混合物,样品会在-5.5度持续保持一段时间,当样品完全凝固时温度继续下降。按现行方法的规定,应读取-12度为凝固点,而该样品的真实凝固点为回升后的-5.5度。

640.png

该图为灭火剂在冷却降温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曲线平台处的温度(-5.5度)即为固液两相共存的温度,也就是该溶液的凝固点。如图所示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温度达到凝固点时并不凝固,而是继续降温,形成过冷溶液,当过冷达到一定程度时,溶液开始凝固,同时释放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释放的凝固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变化,形成曲线中的平台,平台处的温度就是灭火剂的凝固点。也就是说曲线平台处的温度,即样品凝固后凝固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为样品凝固点,曲线中的最低温度为过冷溶液的温度,不能作为样品的凝固点。

640.webp (1).jpg

除了以上问题外,现行标准给出的测试方法要求在降温过程需频繁取出样品观察样品的凝固情况,这势必会加大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观测凝固情况存在人为因素影响,也给测试结果带来误差。那么如何正确的测定水系灭火剂的凝固点呢?在此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在测试过程中对样品进行搅拌、降低冷却速率等手段,有效控制凝固点测试中的过冷现象。 然后绘制降温过程中温度-时间曲线,确定曲线平台处即温度回升后固液平衡温度为溶液凝固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开启凝固点测试设备,使冷室的温度稳定在低于样品凝固点 10 ℃; 

2.将待测样品注入干燥、洁净的内管中,使液面高度约为 50 mm; 

3.用软木塞或胶塞将铂电阻固定在内管中央,铂电阻的下端距样品液面 10 mm; 

4.将装有样品的内管置于外管中,然后将外管放入冷室,外管浸入冷室的深度不小于100mm; 

5.开始试验,设备自动记录温度—时间曲线; 

6.待样品完全凝固,读取曲线平台处温度为凝固点。  

消防大业.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