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应急使命·2025”演习中,沈阳消防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科研成果—“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作为核心侦测装备,全程参演了专题三“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获得主办方、演习指挥部的高度认可,并得到央视近一分钟的专题报道。
本次演习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濮阳基地开展,模拟3号万立外浮顶储罐因极端天气导致浮盘沉没、油品挥发,突遭雷击引发剧烈闪爆并形成全液面火灾的极端险情。
大型储油罐全液面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其中“六难”之一就是“侦检难”。面对近千平方米油面猛烈燃烧、强热辐射的危急场景,精准掌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组分、浓度分布及动态扩散态势,成为制定灭火策略、防止次生灾害、保障救援安全的重要支撑,然而高温、强热辐射、有毒环境使得传统侦检手段捉襟见肘,远程实时、准确直观的大范围侦测成为现场侦检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背景下,沈阳消防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研发的“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凭借多次演练比测中展现的强大功能、优异性能和突出可靠性,被指挥部确定为6月24日参演“大型储油罐全液面火灾扑救”科目的出镜装备,并成为同类参试系统中获得央视新闻专访报道的唯一装备。
参演期间,“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装备技术性能稳定可靠,经受住了高温高湿户外实战条件下、长达一个月的无故障运行考验。系统的高灵敏高辨识性气体分析、非可视气云扩散流场实时成像遥测和远距高精度温场成像遥测能力在演习中得到充分验证。在燃烧前的油气挥发阶段,系统即成功检测出甲烷、丙烷、丁烷、乙炔、苯、甲醇等多种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挥发物,清晰直观地捕获到不可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云的扩散轮廓、方向和动态流场视频;即使在燃烧产生的复杂烟气环境中,依然能精准识别出甲烷、丙烷、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关键危险成分以及炸点生成的氮氧化物,并可实时捕获形成作战区域的温场变化分布视频,研判火场周围设施的热安全性风险。
沈阳消防研究所“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装备成果在“应急使命·2025”演习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演习导调组和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此次参演,是沈阳消防所第五研究室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贯彻“科研赋能实战”理念,履职“创新侦检技术、研发先进装备,推进成果转化、赋能实战应用,为一线队伍提供坚强技术保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成果简介:"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
针对危险气体(蒸汽)大范围远距离实时监测难题,“危化现场气云-温场成像远程侦测系统”融合被动式傅里叶光谱气体分析、宽谱红外气云流场真图成像以及远程红外热成像测温等多项尖端技术,实现了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蒸汽)的高精准定性辨识、浓度定量分布的高灵敏遥测、气云动态扩散及温场异常演化的实时直观图像化捕获。在应急救援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新质能力:
傅里叶气体远距离遥测——遥测距离≥3km,大范围扫描,无需预先采集洁净背景,适用现场应急侦检工况;
广谱气体响应——不少于500种气体谱库,覆盖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工业危险气体(蒸汽)和化学毒剂,可识别混合气体;
气云真图成像——长焦、广角电动变焦,成像分辨率640×512、帧频30Hz,可实时直观显示漏源和气云扩散;
红外成像测温——测温范围-20℃~600℃,异常高低温点探测,自动捕获9分区最高温度位置;
远程传输——实现傅里叶遥测图像、气云流场图像、热红外温场图像远程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