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25日,2025智慧电厂论坛在北京召开。及安盾消防总工程师张俊峰在“安全管理智能化”分论坛发表题为《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系统安全、可靠、有效性研究》的演讲,系统阐述企业在储能消防技术预研与标准化推进方面的实践路径。
政策收紧,安全标准加速完善
截至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4.66GW/176.45GWh,同比增长131.86%(功率)和163.8%(容量),首次实现规模上超越抽水蓄能。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新增装机量占比超过九成,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随着储能电站加速建设,电池火灾事故频发,行业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为强化监管,应急管理部于2024年发布54号文件,将锂电池生产存储单位及电化学储能单位纳入消防安全重点监管范围。上海、北京、湖南、山东、浙江等地也相继出台储能电站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政策,行业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在此背景下,电化学储能消防系统不仅需要满足合规性要求,其运行可靠性和灭火有效性更成为保障行业安全发展的关键所在。
技术创新,破解安全与成本难题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下,储能行业加速步入转型期。面对低价竞争与质量失控的双重挑战,技术创新成为关键突围路径。目前,主流消防系统普遍采用“自动消防系统+防爆通风系统+应急水系统”的多层防护架构,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全面保障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在保障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兼顾运维效率与成本控制。
自2019年起,及安盾消防设立专项课题组,围绕灭火剂、启动装置、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持续开展技术预研,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标准制定,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各环节的全链条合规体系,助力储能行业实现高质量、安全发展。
行业转型,前置风险管理成趋势
随着政策持续收紧与事故频发,储能行业正从“补救式消防”向“前置式风险管理”转型。张俊峰在圆桌讨论中指出:“安全是储能系统的前提变量。”及安盾通过消防系统前置设计与全流程集成,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助推行业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未来,及安盾消防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协同政策、标准与市场力量,推动构建系统性、可持续的储能安全保障机制,为储能消防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