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厝、上欧
明时欧阳氏因倭寇和黑蜂之灾,从莆田迁居东田、丰山,至明末出了抗倭民族英雄欧阳深,赐“昭毅将军”建祠,其长子欧阳模登进士,授广西巡抚副使,次子欧阳枢袭父职,成为望族,居地以姓名。
霞山后
明正统年间,漳州南靖草坂陈兴基,号霞山,迁居东田,盖了一座房子,写上一副对联“霞绵雨丝春光好,山名水秀福人居”,后子孙繁衍居地“霞山后”成自然村名。
利罗庄
明代大芹山脚的山沟里有一个小山村,居有姓利、姓罗、姓庄三姓村民,人们把这个小山村以姓氏称“利罗庄”,后刘姓入居沿用。
东田周芳口
因刘姓移居地有一株大古枫树,得村名枫脚口,后雅称周芳口。
南坑枷冬井
宋元期间,先民在此建窑烧瓷,工坊边有一株大枷冬树,先民在树脚挖一口井,取水生活,得地名枷冬井,后陈、刘、林等姓入居沿用至今成村名。
彭溪柿脚
明洪氏从晋江英林入居,居地周围种上柿树,历代盛产柿子,远近闻名,村以柿名。还有南坑荔枝墘。
美洋松树脚
明该地出了个大官,人称曾半朝,豪宅建在一株大松树下(现留遗址),得地名松树脚,后刘姓入居成村,沿用。
甘露坑竹脚、水洋尾竹林脚、西坑竹林脚因村周围绿竹丛生,常年长青,以竹得名。
雪峰乌甜脚、桃园枫脚、丰山茶林、岐山杏坑、岐山橄榄脚、蓝溪桔仔脚、南坑茶畲脚,皆因林木独具一色而以林木得村名。
甘露坑
明初,漳州“南院”东田始祖陈兴基在霞山后开基后,其子陈显宽移居鼓山(古山)许厝庵后一个山坑沟定居,村名叫“庵后坑”,后子孙繁衍分布许多自然村。雅称“甘露坑”为总村名(包括单桥、古山、后坑、银锭、泉源、竹脚、下亭等自然村)。
东田以坑得村名还有近十处,即东坑(属岐山后划归莲塘)、西坑、南坑、北坑(汤井)、蔡坑(南坑)、跳坑(西坑),吴坑(西)、杏坑(岐山)。
楼紫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原桃园村新田大户刘士槐次子刘于哲,率先至东田村开基创业,并向欧阳氏购田买地,连同欧姓一座土、木、石结构的二层小楼亦纳入其中,后其胞弟奕昭、奕素随兄而至,兄弟协力同心,奋发创业,至今繁衍颇盛。斯时,刘姓购入小楼虽简陋,然本地并无他人建造楼房,更兼开基创业者姓刘,“刘”与“楼”闽南方言同音巧合,故世人则以“楼仔”称之。而后多年,同安县有一刘姓宗亲,官居御史大夫,于一次宗亲联谊会上,予以美名“楼紫”,村名遂定,延续至今,已三百余载。
(来源:清新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