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东田之光 > 列表

东田中心小学小记者亲历“丰灯”文化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4-02-27 11:27:16      来源:   

南安市“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东田专场)暨东田镇首届“丰灯”文化节活动在东田镇丰山村拉开序幕,东田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成为了这场文化盛宴的特别参与者,他们深入其中,感受并传播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640.jpg640 (1).jpg640 (2).jpg

2024年2月26日下午,东田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兴奋地来到了活动现场。他们首先在丰山村乡贤、南安市关工委专职副主任林金练的介绍下,参观了“丰山灯排”文化长廊,了解起源与创新,明白了每一个灯笼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640 (3).jpg640 (4).jpg

随后,小记者们还亲自动手参与“丰山灯排”的制作。他们跟随村里的老师傅们学习搓“纸筋”、圈竹篾、糊灯排纸等步骤,一步一步制作传统丰山灯排的灯笼。这个过程中,小记者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40 (5).jpg640 (6).jpg640 (7).jpg

此外,活动现场还有木偶戏表演和猜灯谜环节。小记者们被木偶戏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深深吸引,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操控技巧,尝试掌握调控木偶的诀窍,体验非遗技艺的艺术魅力。

640 (8).jpg640 (9).jpg

而猜灯谜活动更是考验了他们的智慧和反应能力。小记者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抢答。每当猜中谜底,便欢喜领取礼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活动充满了欢乐与惊喜。

640 (10).jpg640 (11).jpg

此次活动让小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东田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一定会成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640 (12).jpg


小贴士:丰山灯排文化简介

     东田镇丰山村的“迎灯排”是一种源自明朝、传承400多年的独特灯排文化民俗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至十七日,在烟花爆竹声中,500多人把大小不一的灯排挑在肩上,随着灯阵徐徐而行。火红的灯排穿行在蜿蜒的深山里,形成绵延1公里多长的红色“灯龙”,发展成独特的“灯排”文化。

     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不仅历史悠久,也代表了丰山村村民的文化认同与传统信仰。它将劳动智慧与精神寄托融为一体,通过世代传承,成为东田丰山村独有的民俗文化瑰宝。

     丰山村聚落在万天寨北麓丘陵山谷间,是东田溪支流发源地。土地总面积约22.2平方公里,相当于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蓬华镇(面积43平方公里)的一半,其中耕地1357亩,山地面积8520亩,森林覆盖率96%。这一民俗起源于明朝时林姓祖先迁居丰山后,融合到武安尊王游灯巡境的民俗活动中,成为一种祈福仪式流传下来。

     这里有二层含义:一方面起到驱虎避凶的作用。丰山村自古以来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薯、龙眼、荔枝等果蔬为生,这些农作物成熟后,村民们就早出晚归挑着担子到东田墟或英都墟去卖。由于地处山区,时常有猛兽出现,甚至有村民赶墟时被老虎侵害过,村民们很是苦恼,后来村民听说野兽大多数“怕火光”,于是,村民去赶圩的时候,就拿上燃烧的火把,         一来可以早晚走山路的时候照明,再者也可以用来驱赶猛兽,减少伤害。后来火把不是很方便,便逐渐改成了灯笼。由于单盏灯笼老虎并不怕,所以灯排就应时而出,但由于山路崎岖,无法连在一起,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挑灯排文化。

     另一方面代表祈求丰收、添丁、平安。“闽南语‘灯’与‘丁’谐音,故有点灯添丁之意。村民要绕山路,也要走大路,必须经过每家每户,这寓意着让每一户人家都出丁发财,子孙平安。当灯阵队伍经过每家每户时,主人家便在供桌前点起篝(gōu)火,高喊吉祥语,响起烟花爆竹,寓意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家庭和睦。

     丰山灯排不仅承载着丰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丰山人立足地方实际,合心合力、拼搏向上的行动写照。一盏小灯笼,满载幸福圆满,诉说着丰山人对于光明和美好的执着追求;一抹中国红,点燃信念之火,坚定了丰山人对于传统和文化的继往开来,从丰山灯排,走向灯丰山明,既保留传统气息,也在创新中传承发展,让乡村更加和谐,使这一民俗精神代代相传。(丰山村乡贤、南安市关工委专职副主任林金练)

(来源:东田镇中心小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