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晚报社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南安东田镇开展“践行‘四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一行人先后走访南坑村古窑遗址、桃园村“党建+”邻里中心、清溪怀珠楼以及彭溪菠萝产业园等地,深入农村一线,宣讲乡村振兴政策,关注乡村变化,与基层党员干部交流研讨,共谋发展、共话振兴。
东田乡村新貌
党建领航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持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工作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桃园村新建成投用的“党建+”邻里中心,就是东田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的一个缩影。据村支书介绍,桃园村以党总支为中心,建立“五有”管理体系,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实现组织强与业务优“双推双促”。同时,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帮群众代办土地报批、新农保缴费等事项,设立基层纠纷调处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着力把邻里中心打造成为方便村民办事、生活、休闲娱乐的温馨家园,全力建设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
“党建+”邻里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历史回响掷地有声,传统力量催人奋进。优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东田镇拥有深厚底蕴及众多历史遗存,南坑村古窑遗址和清溪怀珠楼便是其中代表。秉承活化利用与保护开发原则,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围绕古窑址及周边文旅亮点设计路线,定制打造研学教育基地,并筹划建设古窑展示综合馆;始建于明朝中后期,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清溪怀珠楼是一座全石古堡,为让历史遗存重焕活力,东田镇又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其进一步保护修缮,打造成为家风家训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实现文物保护和区域发展的互促互进。
东田镇党委书记黄秋燕介绍,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和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契机,今年来东田镇组织开展多场“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大比拼”专项行动,抓项目,促发展,拼成绩,晒成效,以党建领航发展,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
产业支撑 提升乡村振兴底气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有了产业,乡村才有人气,振兴才有底气。东田镇深谙产业支撑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积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种植杨梅、橄榄、柑等农作物,加工橄榄蜜饯、橄榄油等产品,打造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东田打造的玫瑰小镇吸引众多游客
一颗杨梅,铺就一条致富路。说起杨梅种植,东田镇桃园村可将历史追溯到40多年前。近年来,伴随产业升级,该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个头大、水分足的“东魁杨梅”品种,同时探索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杨梅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品牌效应凸显,赋能全村农户致富增收。
桃园村杨梅以品质优良备受市场青睐
驱车进入彭溪村,途经后桥水库,沿着蜿蜒山路继续盘旋往上就来到远近闻名的“菠萝公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菠萝蔚为壮观,空气中还弥漫着浓郁的菠萝香气。
仰赖优势生态资源,彭溪村因地制宜发展菠萝种植产业,成立菠萝合作社,创新合作模式带领农户抱团发展。“目前,菠萝产业园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菠萝主题公园不仅成为众多探秘乡村游客的打卡点,每年举办的“菠萝文化节”更吸引众多商家前来对接合作。产业园打造的“南菠旺”产品IP还登上过央视的《乡村大舞台》,一颗颗黄绿菠萝,俨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逐梦的“致富果”。
菠萝丰收
“东田镇拥有丰富文旅资源以及深厚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我们将创新发展思路,立足资源实际,以农文旅赋能,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古窑址、怀珠楼等一批文物史迹为载体,做好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文章,赋能乡村振兴。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打造乡村振兴的东田样板!”东田镇镇长卓江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