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东田,墨香与药草香交织,红色基因与非遗文脉共鸣。7月12日,2025年东田镇青少年首期“非遗”文化传承夏令营在桃园小学正式拉开帷幕,60余名青少年学子齐聚一堂,在笔墨挥洒与草木认知中开启文化寻根之旅。南安市关工委副主任、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田空军,东田镇党委二级主任科员黄荣宝等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桃园村干部、志愿者和60多位夏令营学员共赴这场青春之约,为传承非遗技艺、赓续红色血脉按下“启动键”。
开班仪式上,东田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蔡小健细致部署夏令营日程,明确安全管护细则,从课堂纪律到外出实践,层层压实责任,为学子们筑牢安心研学的“防护网”。这份周全安排,让非遗传承之路走得更稳更实。
南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与东田镇关工委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为非遗教育注入长效动力。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捐赠的《长征的故事》读本,让红色经典走进课堂,让长征精神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
“红军战士用草鞋丈量山河,用信念照亮征途……”南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池火灶开讲“第一课”,以《传承长征火种 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为题,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阔史诗与非遗传承的匠人精神相融合,激励学子们以坚韧品格传承文化根脉。
此次夏令营为期一个月,由南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东田镇关工委主办,东田镇文体旅站、司法所、妇联、团委协办,东田镇桃园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承办。设书法、中草药两个特色班级,构建“非遗技艺+红色教育”双轨培养模式。书法班将临摹经典与创作红色主题作品相结合,让笔墨传递爱国情怀;中草药班走进田间地头,在辨识、炮制中感悟传统医药智慧。南音传唱、闽南语教学、法治课堂等课程同步开展,让学子们在多元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
笔墨书传承,草木话初心。东田镇以夏令营为纽带,让非遗技艺在青春手中流转,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传承。这场文化之旅,终将化作学子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富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清新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