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纸砚”绘就千年古镇新蓝图
——专访诗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翁启栋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新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课题。作为南安西北部的千年古镇,诗山镇如何在赓续文脉与融入现代之间走出特色路径?近日,记者专访诗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翁启栋,聆听这座古镇的融合之道。
翁启栋介绍,近年来,诗山镇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创新以“笔墨纸砚”为喻构建工作体系:以党建为“笔”定向领航,以产业为“墨”蓄能增势,以文化为“纸”继往开来,以民生为“砚”托举幸福,在保留乡土本色的同时注入城市活力,让千年古镇既有传统韵味,也有现代温度。
以党建为“笔”,勾勒发展轮廓。“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定盘星’。”翁启栋说,诗山镇着力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创新打造的“党建+”众创乡村振兴馆便是其中一例,其依托党组织统筹力,整合各类合作社资源,为诗山镇农特产品搭建展销平台,推动其从“散装”走向“品牌化”。该馆自今年1月运营以来,销售额已突破80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社会治理同样体现党建引领的精细笔触。诗山镇综治中心在获评泉州市级“十佳”后,升级打造2.0版本,并创立凤山调解工作室,建成南安首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相关案例获评泉州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创新案例。
以产业为“墨”,渲染增长成色。谈及产业,翁启栋表示,诗山镇一方面精耕特色农业,许家山生态家庭农场的黄金百香果入选2025年度第一批“福农优品”;诗山源和养蜂专业合作社探索庭院经济,带动40余户农户,年产值超500万元;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林+药”“林+养”模式覆盖林地2000余亩。值得一提的是,凤坡村铁皮石斛深加工项目孵化了“芳茜芷”护肤品牌,延伸了价值链。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华兴雨具投入6500万元扩建项目,引进2条全自动生产线及智能物流设施,推动传统雨具向高端户外用品转型,预计年产值可达5500万元;纺织产业加速智能化改造,大方科技等新兴企业快速成长,为镇域经济注入新增长极。同时,凤山创享谷项目正稳步推进,预计将吸引20家优质企业入驻。
以文化为“纸”,承载千年文脉。“文化是诗山的根与魂。”翁启栋说,依托千年古镇和侨乡底蕴,诗山镇正积极打造特色文化IP,当前重点推进文旅宣传“五个一工程”:设计一套诗山镇专属形象Logo、打造一个凤山传统文化旅游区、拍摄一部侨乡主题纪录片《诗意侨乡》、创作一首故乡主题曲《凤翔诗山》、编撰一部古镇历史脉络《诗山志》;并通过活化番仔楼陈瑞仑民居举办闽南民俗文化艺术展、整合闲置地筹资800万元建设姜太公文化园等方式深化文旅融合。“第十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也在紧张筹备中。”他补充道,海丝凤山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也在规划中,农业公园、田园集市等项目将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以民生为“砚”,托举百姓幸福。“民生是发展的落脚点。”翁启栋说,诗山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如今,南侨医院综合楼已封顶,建成后床位可达500张,将极大改善南安西北片区群众的就医条件。滨水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二期诗溪诗山堤段建设项目、报恩路建设等一批项目正有序推进,一条国道、两条省道构成的便捷高效交通骨架,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
展望未来,翁启栋表示,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诗山镇将持续以“笔墨纸砚”为纲,在治理优化、产业培育、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上久久为功,让千年古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赛道上持续焕发新生机。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