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安市林业局联合市检察院前往翔云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行活动,全面摸排该镇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为守护“绿色活化石”筑牢基础。
当天,市林业局、市检察院和翔云镇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来到翔云镇福庭村、翔云村等地,实地查看了枫香、山杜英、樟树等古树的生长状况、挂牌保护、围栏设置、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落实情况。每到一处,巡查组与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古树养护责任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日常巡查频次、养护难点等。
“我们在调查走访时发现,翔云镇辖区内部分古树名木周边存在白蚁侵蚀、灯带缠绕、标牌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古树的生长造成潜在威胁。”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此,市检察院将发出检察建议书,市林业局将有序开展“回头看”行动,共同督促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确保每一株古树名木都得到妥善管理和有效保护。
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行活动只是南安扎实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306株,其中散生古树292株,古树群2个共14株;列入一级保护12株、二级保护47株、三级保护247株。
近年来,市林业局以林长制为抓手,将古树名木管护职责列入林长和护林员巡护范围,精准实施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实行“一树一档案、一树一挂牌、一树一保护”的保护措施,并投入50万元保护资金,对濒危或生长衰弱的古树开展抢救性保护和复壮,让古树名木也能“老有所养”;同时,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深挖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科学规划灵应寺“千年油杉”古树生态旅游路线,以“古树+生态+文旅”模式,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提升公众关心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