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上午,头梅村敬老助困协会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第三季度工作会议。头梅村两委、协会新老会长王庆云、廖景成,副会长以上在村乡贤,秘书组成员,老人会正副会长等出席会议。
会议由王庆云会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
一、汇报工作
1.王庆云会长汇报头梅大桥重建及运道佛子格至西峰延寿院九层塔路段水泥硬化、运道桥头廖金天埕脚徒坡扩宽改造等工作情况,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2.廖清明秘书长汇报关于头梅村创建文化宣传栏其中乡贤文化,捐资5万元以上的107人,个人简介文稿撰写情况。
3.廖改宗副书记汇报梅翔、梅田公路连接线一坑仔至土地石路段建设近况。
二、研究有关问题
1.头梅村土楼仑仔头廖评方因患重病,书面向敬老助困协会提出困难救助,经与会人员研究,一致同意给予困难补助人民币肆仟捌佰元整(4800元)。
2.文化专栏项目负责人
廖清明、廖财金、廖有地、廖旭升、村包片干部、南安商讯、金英网。
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原画册及广告大牌有的从中摘录选取,欠缺部分重新撰写、拍照。
3.林内游客服务中心大楼项目机构。经会议研究同意按翔协会?执行会长李水化乡贤提拟的名单。
三、老会长廖景成讲话
(一)关于第三季度公益事业建设问题
1.推进高梅住宅小区大楼验收工作
高梅小区大楼于去年12月启动报验及资料收集工作,今年2月完成资料汇集并提交系统,4月上旬申报成功,中旬顺利通过资源局、城市管理局验收,随后进入消防验收阶段。针对消防验收提出的38条整改意见,经过两个多月整改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冲刺阶段。下一步将攻坚克难,力争早日通过验收,办理产权登记并发证,同时筹备竣工交房仪式。
2.落实革命旧址修缮布馆工作
今年3月,泉州老区促进会陈荣洲会长、南安市政府陈志慧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对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修缮布馆、地下斗争史馆与古大厝文物保护农耕馆建设及村口设立老区村大牌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指导意见。尔后,泉州市、南安市党史方志室志领导带队分别到中共头梅革命旧址,泉州市南安市党史教育基地实地复核。
近期,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缮布馆、教育基地建设及旧址保护利用提升工作,组织人员参观省新镇林路大厝、农耕馆及村文化专栏,制定房产登记与清理工作计划,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入户调查,于6月16日发出房产清理通知。镇村工作队长、党支部书记带队每周检查一次清理进度,计划7月底完成清理工作,8月邀请市镇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布馆,10月完成整体工作。此外,头梅市老区村标志大牌已选定(由英都龙江村洪国进书记提供),其高度3.2米、宽2米多,大牌立面壮观。
3.推进梅翔公路深内坑仔连接线工程建设
该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组廖镇皆、廖志兵、廖再简多次回乡推进路线测设前期工作,乡贤及村民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相关土地户也大力支持。针对部分土地户提出的问题,村两委及项目组已通过沟通基本解决,对于个别土地户,将继续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其认识到“路通财通”,应服从大局,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
项目组,组长:廖镇皆,副组长:廖志兵、廖本有、廖再简
4.加快头梅大桥建设进程
去年及今年,头梅大桥建设前期已完成大量工作,在王庆云会长的积极推动及镇村两级的重视落实下,7月15日上午,大桥设计图纸在翔云镇政府会审通过。
按照工作计划,将成立大桥建设领导组。因大桥建设涉及二镇二村,前期已完成大桥定位、地质勘探、测绘期设计,土地问题处理及线杆迁移等工作,西峰村、后埔下云仔村组给予大力支持。
大桥建设成立建委会顾问组人员组成如下:
总顾问:
顾 问: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5.筹备敬老助困协会相关会议及活动
第三季度筹备召开敬老助困协会三届二次会长办公会,利用10月1日国庆长假,计划组织参观泉州市山区县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此次活动会期两天,需住宿一晚,参会对象副会长以上乡贤、秘书组正副秘书长、村两委及老人会长。
6.壮大敬老助困协会队伍
第三届协会继续贯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号入座、积极参与、可进可出”的二十字方针,期间涌现出诸多好人好事:有父子、叔侄共同入会,有堂兄弟相约晋级,会员升理事、理事升副会长、副会长升常务副会长,会员总量逐届增加。此外,还有耄耋之年仍勇担责任的典型,如王庆云常务副会长升任会长、退休职工王春川理事升任副会长,廖高山理事也坚持留会,秘书长廖清明会员升理事。目前,协会会员数量与质量呈现“一增一升”的良好态势,向心力与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7.推进林内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大楼规划设计
依据华侨大学运动休闲概念性规划,林内片区作为头梅村的窗口,地处磜头溪与运道溪交汇处,海拔较低且交通地理环境优势突出,计划在此规划建设文旅小镇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大楼。该工作由林内乡里会会长李水化乡贤主动牵头,组织片区村民到邻近、典型村参观学习,今年春节已召开村民会议提出规划,上半年完成了荒杂地地面清理工作。下半年将推进规划设计及申报立项,争取完成图纸设计,并在村口悬挂.效果图。
顾问组:
组长:李水化
副组长:李桂贤、李进福、李孔柱、李清泉、李植朴、李煌林、洪火令、洪钱达、李朝生
成员:李进师、卓庆生、李宝炉、李炳枝、李仁和、洪诗炎、李冬发、李文潭、李连升
另需说明,龙江村书记赠送的老区村村路牌大石高3.2米、宽米多,赠送的大石牌记入捐资
(二)关于创建头梅村文化专栏《筑魂追梦,继往开来》附原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铸魂追梦,继往开来”为指引,深耕文化根脉,通过组织创建文化专栏等载体激活文化生命力,不仅是传承文明的使命,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路径。
五百年来,众多头梅先贤留下了光辉事迹:既有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又有近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华章,从革命战争时期地下党游击队枪杆子出政权的英勇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后海内外人士的爱国爱乡奉献。头梅村文化底蕴如史诗般壮阔,是一幅波澜起伏的千年历史画卷。
组织实施文化专栏,是让文化根脉“活起来”的有效抓手。它既是展示文化魅力的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平台,更是推动文化落地生根的桥梁。文化专栏主要分为五部分:
1.红色文化:赤心映山河
2.乡贤文化:桑梓汇才俊
3.传统文化:古韵润桑田
4.乡村振兴:沃野焕新绿
5.未来蓝图:奋进新征程
宣传栏以“讲好头梅故事”为主题,宣传头梅,发展头梅。
铸魂追梦 继往开来
——以文化之根滋养时代新篇在筹集头梅村文化专栏会议上的讲话
廖景成
2025年7月17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从乡村古厝的雕梁画栋到城市街巷的烟火气息,文化的根脉始终深扎大地,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铸魂追梦,继往开来”为指引,深耕文化根脉,通过组织创建文化专栏等载体激活文化生命力,不仅是传承文明的使命,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路径。
一、文化之根: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文化的根系,深植于历史的土壤。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到唐诗宋词的璀璨星河,从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到民间技艺的匠心坚守,每一份文化遗产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记录着民族的成长轨迹。这些“过去”的印记是融入“现在”的生活肌理——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明月、春节的团圆,依然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榫卯结构的巧思、中医辨证的智慧,仍在为现代科技与健康理念提供灵感。
而文化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对“未来”的指引。当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倡导“乡愁文化”,是希望留住田园牧歌的同时,让传统村落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文化之根,正是这样一条贯通时空的纽带,让我们在回望中坚定方向,在前行中不失本源。
二、文化之脉:千年头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
千年头梅,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五千年岁月流转,从尧舜贤君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到一代天骄,王朝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不断迁徙,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头梅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传承印记。千百年来,先民们在此生生不息,如今头梅村居住着七大姓氏。五百年来,众多先贤留下了光辉事迹:既有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又有近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华章,从革命战争时期地下党游击队枪杆子出政权的英勇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后海内外人士的爱国爱乡奉献。头梅村文化底蕴如史诗般壮阔,是一幅波澜起伏的千年历史画卷。如今,我们铸魂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将头梅打造成福建著名的运动休闲文旅小镇、国家级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基地。
三、文化专栏:激活根脉、凝聚共识的实践载体
组织实施文化专栏,是让文化根脉“活起来”的有效抓手。它既是展示文化魅力的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平台,更是推动文化落地生根的桥梁。
(一)红色文化:赤心映山河
(二)乡贤文化:桑梓汇才俊
(三)传统文化:古韵润桑田
(四)乡村振兴:沃野焕新绿
(五)未来蓝图:奋进新征程
(六)红色文化:赤心映山河,介绍头梅村三种精神的历史,
一是革命老区精神,概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安南同工委的领导下,成立武工队抗“三征”,即:抗征兵(抓壮丁)、抗征粮、抗征税,(附抗征队图片)。1948年2月三落古大厝第一批发展五个地下党员,同年6月成立磜头地下党支部,先后发展12个地下党员,游击队14人。1950年,东田二区保卫战牺牲三位烈士等事迹。
二是艰苦奋斗创业精神:20世纪70年代初,村民投工投劳开始建造磜头桥,开挖村主干公路,造溪坂桥、运道桥,建头梅大桥,每个劳动力投入“三个五”即:5个工日、5斤大米,5株松柏,80年代各自然角落开公路(单车道)。
三是爱国爱乡奉献精神,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时任翔云乡党政领导廖立贤、廖景成乡贤主持把山上新宫学校迁址(包括运道分校)资金来源民办公助。在建期间,时任翔云乡(镇)长,书记廖景成乡贤三次往新加坡募捐资金投入二座小学建设和公路建设。
1998年时任南安市码头镇党委书记廖景成乡贤向福建省交通厅争取补助资金50万,国内外多方集资金120万元,铺筑村主干道3.12公里,6米宽水泥路面,随后各自然村民自筹资金铺筑水泥路面。(附爱乡亭图片)
2013道泉州市水利局(正处级)退休老干部廖景成父子争取南安市政府帮扶村项目以及泉州、南安交通部门62.5万元(包括廖金星2万元),支持德路片区铺筑水泥资路面,德路至大坑头全长3.2公里,)宽3米水泥路面,德路村民集资总投资110多万元,实现全村通水泥路(附碑亭图片)
2016年退休老干部廖景成乡贤发动组织成立头梅村敬老助困协会。
2017—2018年,头梅村敬老助困协会会长廖景成乡贤倡议各自然公路拓宽并铺筑水泥路面达到宽5米以上,向政府部门争取资金每公里补助5万元,建停车场,每个车位补贴500元。
2018—2023年多方集资开通深内至德路片区公路1562米,宽7.5米(包括水沟路肩),大坑头拓宽679.4米,全长2241.4米,总投入350万元,(不包括德路村庄路段车3.2公里)。(附碑亭图片)
2023年12月深内片区乡贤发起创建梅田防火路,至2025年6月完成路基工程,头梅、梅庄、黄田三个村联建,从梅翔公路石硿寨至梅庄沙宇仑,全长2.8公里,宽6米以上,高山峻岭、挖山填壑,工程浩大,深内片区乡贤毛遂自荐成立筹建.组,组长:廖水胜,副组长:廖景灏、廖金古,项目组组长:廖水永,副组长:廖镇皆、廖本有。梅田防火路在头梅村发展交通事业中堪称艰苦创伟业,弘扬头梅三种精神,谱写历史壮丽的篇章,(以上附碑亭及四个石拱桥图片)
1.头梅“六五”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规划
工作思路五,即:一个环境整治;二个大力,大力发展交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开三条路(梅翔、梅田、梅安公路);种四季花;建设五个老人活动分中心。
奋斗目标五,即:文明头梅、和谐头梅、美丽(魅力)头梅、共享头梅、幸福头梅。
美丽乡村五,即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的乡村休闲旅游点。
住宅庭院五,即庭院整洁有序、厕所干净清爽,邻里和谐互助,生活身心健康。(附三星以上庭院图片)及新建筑
活动中心五,即五个自然村的老人活动分中心(附图片)
旅游景点五,即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高梅住宅小区大楼,磜头溪村庄公园,头梅(运道)文体中心,头梅(土楼)文化公园。(附图片简介)
2.革命旧址党史、三落古大厝简介及图片。
3.高梅住宅小区简介(肇建记碑牌及大楼图片)
4.磜头溪水土保持工程及水利风景及简介及图片
5.大湾谷风景区图文简介
6.磜头桥500年古大枫、德路古榕树、百年黄金桂(南安市政府授牌说明)以上3、5、6、7,从磜头桥广告文稿加以整理。
7.水吼宫、石宫岩传说文稿,头梅村7个姓氏源流简介(文化公园原版)
8.头梅村文化公园、廖氏先贤8位简介、人物时代、主要事迹,每位百字以内,按顺序排列头梅村(运道)文体中心开展活动照片
9.捐资5万元以上乡贤芳名榜,按资金多少分类排列
特大贡献100万元以上,图片文字150字;
巨大贡献:70-100万元以下,图片文字120字;
重大贡献:50-70万元以下,图片文字100字;
杰出贡献:30-50万元以下,图片文字80字;
突出贡献:10-30万元以下,图片文字50字;
先进个人:5-10万元以下,姓名出生年月,有同姓同名加片区
10.头梅村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在职按职位高低排列,附图片,(已故,退休)按年代,职位排列。
11.2016年以来受表彰历届大学生名单,历年考录985、211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名单。
12.正处级以上的领导莅临调研指导工作图片
13.村敬老助困协会表彰孝子孙名单及简介100字。(列入传统文化)
14.未来蓝图:华侨大学运动休闲文旅小镇概念性规划,“一环、二带、三区、五位一体”简介、图片。
15.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青少年教育(党建+邻里)等广告标语。
宣传栏以“讲好头梅故事”为主题,宣传头梅,发展头梅。
结语:让文化之光照亮追梦征程
“铸魂追梦,继往开来”,它意味着我们既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文化根脉,让历史的智慧滋养当下;也要以创新的勇气激活文化生命力,让古老的文明与时代同频共振。文化专栏的组织实施,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让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过去走向未来。当乡村的墙上挂起“村史专栏”,当孩子们围坐听,唯有坚守这份根脉,方能在追梦路上步履坚定,在继往开来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头梅村报道组
202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