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翔云时空 > 列表

翔云村光内自然村:古韵新生,在振兴路上续写时光故事

2025-07-14 15:30:18      来源:翔云村新视界   

在翔云镇层峦叠翠的怀抱中,光内自然村不仅绽放着新时代的振兴活力,更珍藏着沉淀百年的历史记忆。这里,一砖一瓦、一墓一碑,都是时光的见证者,诉说着先辈的智慧与荣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内,感受那份独特的古韵,看它如何在党建引领下焕发新生。

 一、 时光印记:触摸历史的厚重肌理

光内自然村的魅力,不仅在于当下的蝶变,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村中至今保留着多处承载乡愁的古迹,它们是村庄的根与魂:

古厝风华: 漫步村中,数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闽南传统古大厝依然矗立,是光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瑰宝。

640 (8).jpg

坐落在光内大坪。始建,1986年重修。占地面积1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多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两进五开间,红砖白石,燕尾脊高翘,土石木结构。正厅堂供奉象山梁氏世至三十六世祖神龛,每年七月半、冬至、过年都行祀。

640 (7).jpg

清代建,1986年重修建。占地面积190多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 进三开间,门亭、围墙,硬山顶燕尾脊,砖石木结构。历年本境佛祖生日、历次龙须岩菩提祖师醮及生日庆典所在。

640 (6).jpg

光美馆   又称尪公宫,坐落在翔云村光内大岸溪与光美溪汇流处双溪坝,背靠鲎豆山,面向梯格。1985年由光内旅居新加坡侨亲及族人捐资修建,2020年善信族人筹捐资重建,2022年壬寅十月庆典。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单殿馆,面阔 6米多,馆内壁两侧嵌青石影雕28宿星,重檐悬山式屋顶,飞龙凤燕尾脊,脊嵌瓷雕双龙抱宝塔,拜亭雕蟠龙凤辉绿岩青石柱,顶嵌剪瓷雕双龙抱珠,琉璃瓦屋面,砖石穿梁吊斗式木结构。中大门两侧仪门,红色花岗石门框,木雕尉迟恭、秦叔宝门神,匾额“神光普照”,楹联“光灵普照尊王德、美俗醇风大劝功”,横披“光美馆”。神龛塑鎏金尪公金身。馆前拜亭、馆埕、戏台,左焚金亭。供奉本境祖传一一乡人俗呼“尪公”“里主尊王”。历年农历10月13日尪公生日,光内梁姓族人都行奉祀。

640 (5).jpg

鲎豆桥  于翔云村光内鲎豆,约建于清代末期。为单孤拱花岗石构筑,桥长6米多,宽1.2米 距水面高约4.5米,2020年光美馆重建时,桥面钢混增高1.2米,增宽为9米多及花岗石栏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鲎豆溪 桥东南西侧尪公宫。

640 (4).jpg

(术)美格土地公宫   坐落翔云村光内集(术)美格,古称石椅格。自古象运堀(今翔云)有三格(美格、集(术)美格、东山格)都奉供本境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古传为简易石牌,2013年外光内族人捐资修建,坐北向南。单殿堂,歇山顶燕尾脊,脊嵌剪瓷雕双龙抱葫芦,殿前拜亭、左焚金亭,砖石钢混结构。

640 (3).jpg

石蛇 位于翔云村光内燎垵与湖顶交接处,由燕山期灰黑色花岗岩体经风化剝蚀,酒运池往北小河泾流冲刷裸露形成,岩体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30多米,面积300多平方米,南斜坡80多米,北陡壁20多米,雨季泾流成为瀑布。不规则包裹体经风化溶蚀后成小水井、仙脚印。后期石英脉沿裂隙侵入而成为东西走向,头宽0.4米、尾0.05米、长20多米,数条外观似蛇状的脉体,故而得名。

石蛇传说 话说八仙中的何仙姑,名琼,十三岁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遇神人教诲云母诀,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身轻如燕,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服侍其母,后尸解仙去,清澈动人的何仙姑手持莲花花蓝,脚踏浮云,顿时红光四射,花似磨盘。亭亭玉立于莲花之上,玉骨仙风,一日来到泉州府二八都象运山外光内上空,俯首下望,见一山高耸入云,绿水青山,胜似人间仙景,说时迟,那时快,不觉间飘然降下云端,落脚处正是象山梁姓始祖定居地“洒运池”之下,忽见面前有数条大蛇,张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随手高举手中法宝,口中念念有词,此时空中传来赤脚大仙呼喚,仙姑息怒,此妖在此多年,干尽坏事,为害梁姓族人。吾奉玉皇法旨到此收伏蛇妖,谁料此妖久年修炼法术高强,一时难以制伏,仙姑可与我合力制伏,于是两仙同使手中法宝,倾刻把蛇妖劈成数段,并定形于脚下的大石皮之上。如今,石皮上有数条石蛇、水井、石层瀑布及仙姑脚印留作后人观瞻,还象山梁氏大好河山,话音刚落,大仙己然不见,只见仙姑脚踏彩云,手执莲花,飘然云游它方。此系民间传说神话,神乎其神。如今石蛇、古井、仙脚印尚留石皮之上,栩栩如生,早年,酒运池下数口清泉汇集于山沟流经成片石皮,往下倾泻,犹如黄果瀑布。浑然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只因多年杂草枞生,道路难行,少有村民上山,自然风景逐渐被人们所忘。欣逢盛世:当地政府重视旅游开发,石蛇遗址已列入龙须岩旅游朝圣的三A规划,如今,金安、云山、圳林、椒岭、集()美格(古称石椅格)五条通往龙须岩的“五龙朝圣”公路己成,沉睡多年的孔子公厅、洒运池、石蛇、五虎朝金狮、前山寨等天然遗址即将以崭新面貌重现世间。(梁明忠撰稿)

640 (2).jpg

五虎弄金狮 据传以前外光内有个村民,名唤堪來,一生好客,广交四方好友,时逄里主尊王圣诞,众友应邀朝圣,第二天,各路朋友散尽,只留一友,此人熟读山书,精通廿八山之道,当下自逊圣地奉献,此地天生五虎弄金狮,活灵话现,狮背在臭头山,狮头往下至畲仔坑,名曰落水金狮,畲仔坑并列生就五块巨石,形似五只老虎,印证成为五虎弄金狮,令先祖葬于此地,可保代代富贵。次年清明时节,堪来依咐把先父尸骨迁葬于狮头口部,往后数代光蔭,儿孙个个富贵双全,兴旺发达。至今,五虎金狮仍在,神乎其神!适其一块被采,只剩四块。

祖墓追思:在村庄周边的葱郁山林间,散落着几处保存完好的古祖墓。这些祖墓年代久远,形制庄重,墓碑铭文清晰,记载着祖先的名讳、事迹和迁徙源流。它们是光内村民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重要场所,维系着宗族血脉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640 (1).jpg

梁才南墓   位于翔云村粗坑乌石垅路顶。清代建,近代修茸。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土石结构,呈风字形,三笏花岗石墓碑,为象山梁氏29世分居外光内祖字道伟号才南墓。碑文阴刻“顕考才南梁公墓、岁次己巳年修建、外光内众裔孙立”。单进拜埕,两侧立石印斗,前埕立一对旗杆夹石。历年农历811日外光内裔孙都行祭祀。

640.jpg

梁才南儒人卓氏墓   位于翔云村锄坑林大石皮内。清代建,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土杂石结构,呈风字形,杂石垒墓碑。为象山梁氏29世分居外光内祖才南公儒人卓氏墓。三进拜埕。历年农历811日外光内裔孙都行祭祀。

这些祖墓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也反映了当地传统的丧葬文化和风水观念。

二、古今交融,绘就光内新画卷

如今的光内自然村,呈现出一幅*古韵与新风交织、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动人图景:

古厝旁,是新拓宽的整洁村道和明亮的路灯,祖墓前,是精心维护的绿化和便捷的步行小径,“党员联户”的牌子,不仅挂在崭新的楼房前,也贴在需要关怀的古厝老屋门旁。村民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更加珍视和自觉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根深叶茂,未来可期

光内自然村的变迁,是物质家园的焕新,更是精神家园的守望。那些静默的古厝、庄严的祖墓,是光内人不忘来路的印记,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独特资源和文化底气。

 (撰稿/图片)

翔云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2025年7月13日

翔云时空.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