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市西南部的云顶山北麓,翔云村犹如一颗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红星,见证着闽南革命史上的烽火岁月。作为安南同边区革命圣地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是中共安南同特委的重要根据地,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高地。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这座“云端村庄”的红色基因。
一、土地革命:红旗插上寨山尾
1934年至1935年间,在中共安南同特委和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的领导下,翔云前山村(今翔云村)成为革命火种的播撒地。1935年春,秘密农会在寨山尾成立,一面鲜艳的红旗刺破云霄,宣告着工农革命的号角正式吹响。农会会员们在彭德清将军(后任东海舰队司令、交通部长)的带领下,张贴“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等标语,从翔云墟到各街区,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令反动势力闻风丧胆。
这一时期,翔云村成为红军物资转运和情报传递的关键节点。彭德清率部途经椒岭、福庭等地时,翔云农会在岭头格设立秘密军需站,为红军提供干粮、草鞋等物资,有力支援了攻打同安伪自卫团的战斗。革命的火种在云端之上熊熊燃烧,为后续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地下斗争:白皮红心的隐秘战线
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初期,翔云村党组织转入地下,以“白皮红心”策略开展斗争。1942年7月,中共翔云党小组成立,党员们表面为国民党办事,实则秘密发展组织、传递情报。1947年7月,翔云党支部正式成立,同年11月扩编为翔云区工委,辖6个支部和1个小组,领导武工队开展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三征”运动。
梁长智:19岁的“糖担交通员”
在这条隐秘战线上,翔云村诞生了一位传奇人物——梁长智。1946年,年仅16岁的他在二哥梁长裕(翔云地下党支委)的影响下,成为地下交通员。党组织为他特制了一副带暗格的汽油桶糕饼担,每逢龙门圩日,他便挑着担子往返于南安、安溪之间,巧妙避开国民党军警的盘查,传递机密文件。1947年,他在南靖交通站遇袭时,以惊人的胆识逃脱追捕,并连夜赶回翔云报告敌情。1949年5月,梁长智在运送炸药支援安溪官桥战斗途中,与敌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19岁。他的遗体安葬于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其事迹被载入《泉州党员英烈谱》
三、武装解放:龙须岩会议的破晓之光
龙须岩
1948年4月,中共安南同边区负责人梁新民在翔云村龙须岩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决定以“白皮红心”策略扩大组织,发动群众购枪自卫,并组建翔云区武工队。这座唐代始建的千年古刹,不仅是菩提祖师的道场,更成为革命决策的隐秘会场。会议后,党组织迅速在安溪、南安等地发展支部,为后续武装斗争积蓄力量。
1949年4月26日,震撼闽南的“福庭暴动”爆发。在中共安南同县工委和翔云区工委的领导下,游击队于福庭村塔仔阁打响解放翔云的第一枪,推翻国民党政权。翔云村作为战略后方,积极输送物资、支援前线,其游击中队随后参与解放安溪、南安多地,并于同年9月与南下大军会师,为厦门、同安的解放
翔云解放第一枪,南安解放第一乡。1949年4月26日,中共安南同临时县工委书记林文芳派林泗太、卓镇源、卓派定率领福庭、目场等地的武工队,梁新民率领翔云武工队两路武工队员共300多人、紧密配合、内外夹攻、英勇抗击窜进翔云福庭村大肆抢掠的国民党南安刑警队和翔云乡乡警100多人,打响了解放翔云乡第一枪。
孝子祠
1949年5月18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陈华在翔云召开安南同县工委扩大会,会后,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翔云孝子祠召开翔云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翔云区(乡)解放委员会,推选梁亚华为主任、王深渊为副主任,行使人民民主政权。
四、英烈丰碑:青山有幸埋忠骨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金安村美格山上,碑中安葬着梁长智、梁金泉、卓孝梅等11位烈士遗骨。其中,梁长智、梁金泉、梁昆省等均为翔云村籍英烈,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每年清明,全镇中小学师生、机关干部都会前来祭扫,聆听烈士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翔云村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