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晚,头梅村在古大厝召开关于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修缮布馆专题会议。头梅村革命旧址修缮布馆项目成员、三落的裔孙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头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乌翻主持。
会议议程:
一、头梅村村委副主任、修缮布馆项目组副组长廖财金,简要介绍3月12日泉州老促会会长陈荣州来我村调研,和4月11日南安市党史方志室及4月17日泉州市党史方志室分别到头梅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复检工作情况。
二、退休老干部、敬老助困协会创会会长、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修缮布馆项目组顾问廖景成主题讲话
《 革命旧址修缮布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修缮布馆,久久为功
2001年习近平任福建省长,在省政协委员赴泉州、漳州视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批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磜头地下党头梅村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至今已有229年,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号称二八都(现东田与翔云镇)二块半古大厝之一,且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又是唯一仅存一座。
解放战争时期,三落古大厝廖金榜、廖四错就与安南同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聘请安溪官桥上苑廖衍庆以教习武艺为名,秘密组织抗三征即:抗征兵(抓壮丁)、征粮、征税。1947年改为武工队,廖金榜任队长。1948年2月安南同党工委指派专员来古大厝发展地下党,古大厝廖金榜、廖四错、廖当尧、廖先齐、廖规炬等为第一批党员。同年6月成立地下党组织,先后发展党员12人,游击队员14人,武工队改为游击队。从此,头梅地下党游击队在安溪中心县委、安南同党工委、翔云镇地下党游击队的领导下,在党工委王新整的指导下扩大地下游击区,于1948年10月发展建立英都西峰党支部,1949年4月26日参与翔云福庭塔仔格打响安南同解放战争第一枪,解放翔云、龙门、官桥、长坑、安溪县城,英都等地。翔云第一个建立红色政权,在东田二区红色政权保卫战,时任区警的廖仕、廖奕元、廖振利壮烈牲。先辈为中国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不杇的历史功绩。
三落古大厝既是红色文化基地,又是历史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其规模庞大,修缮布馆需耗资巨大。自从2017年开始申报革命旧址至今,修复分期分阶段实施,从清理大厝内到大厝外,恢复顶下埕,历时三年,召开十九次会议,攻坚克难解决诸多问题。如恢复大厝两边花台,有的厝敲阳台,有的拆猪牛舍,通过整治,环境大为改善,同时对要恢复池塘需拆除二座房子制定方案。通过协商向南安市供销社申请新宮林脚肥料库解决一座,另一座也在协商之中。三落裔孙出资出力,被拆除的附属大都捐献,村镇乡贤捐款支持,折合筹资60多万元。
通过修缮布馆,2020年1月获得南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迎接建党100周年,地下党史馆通过验收。2022年8月一11月分别被泉州市、南安市授予党史教育基地。修复古大厝邀请福建省文物设计院勘察设计图纸文本,经组织省市文博单位专家会审通过,分三期实施。一期2023年修复书房棋盘屋面,2024年初验收通过,今年拟在下半年修复主厝屋面。修缮布馆久久为功,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在市镇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关部门的支持、村党支部、村委会、项目组、古大厝裔孙的捐献支持,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修缮布馆,戳力同心
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庚续红色血脉”,坚持保护第一,加強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根据福建省老区促进会今年革命旧址红色文化专题调研课题安排,3月12日,泉州老促会会长陈荣州,带领市老促会领导到南安市翔云镇头梅老区村调研,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慧、南安市老区促会长,翔云镇党委书记、市民政局、文体旅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参观安南同地下党“磜头地下党活动旧址”,高梅住宅小区,头梅村文化公园。并在村老人活动中心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围绕主题发言,陈荣州会长对头梅村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革命史馆要规划提升,布馆要上接下连,上接安南同革命斗争史,介绍主要领导人图片和光辉史迹,下连发展英都西峰地下党组织,突出磜头地下党革命斗争史迹,发挥历史时期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古大厝特色布置农耕馆,把原始农耕用具、生活用具、和茶话休息室等系列布馆,还有村庄路口要设立革命老区村标志牌。并指出:红色遣址利用与红色旅游、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出发点是老区村,发力点是资源,要把红色、绿色、产业、文化等资源整合;关键点是文化,挖掘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落脚点是发展,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和史迹布馆,活化源头,融合资源,形成优势促进乡村融合发展。
根据调研座谈会精神,要抓紧规划布设二个馆室工作要求,镇村成立布馆项目组,研究制定布馆方案,大厝后落6间为地下党斗争史馆,前落10间为农耕馆。
主体大厝49间,主大厝前后落按产权证每平方补偿300元,三头户厝及书房棋盘每平方200元。房屋者主动奉献的,补偿费纳入头梅村历年捐资公益事业累计,并在该房间立名挂牌(xx捐献)以作纪念,今后池塘口布设红色文化,建丰碑,立芳名!永励后人。困难户可申请领取补偿费,但房屋不予挂牌立名。所有房屋必须按规定的时间清理交付布馆使用,收归统一管理,产权证仍归各自保存。大家必须明确,政府下拔的补助资金只能用于修缮布馆,不能用于补偿房屋产权人。
我们要弘扬头梅三种精神,讲文明,树新风,学先进,比贡献。对于支持修缮布绾房间主动捐献者给予通报表扬,对于有抵触情绪者,要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不响应者给予通报批评。同时组织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史馆,文物传统文化展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3.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一流展馆
村党支部是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文物保护的责任管理单位,镇村修缮布管项目组是组织实施领导机构,三落古大厝裔孙是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协同作战。村党支部项目组负责人要会同市镇有关部门做好二个馆室的规划设计,项目组全体成员要合力抓贯彻落实,三落裔孙要开展筹集资金投入布馆。
馆室规划设计,一抓收集资料,丰富馆室内容。二抓农耕用具:犁、耙、锄头、粪箕、斗笼、棕衣、斗笠、风鼓、土笼、石磨,谷樻等。生活用具:古大厝原始的床、橱、柜子、桌、大板椅、踏斗椅,梳妆台等全套。饮食用具:蒸笼、龟粿印、竹笳箩、簸箕、笳箩、米筛、米斗、大称、称子等。提供陈列用具者在其展室给予立名挂牌,全方位展示头梅村的农耕文化。
革命旧址修缮布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工程浩大,任务艰巨。根据设计分三期实施:一期屋面,前年完成附属工程,已报入近19万元,主体干程预计还需投入40万元,布馆乃老区村立大牌预计18万元,2017年以来修缮捐资一、二期合计60.54万元。政府补助资金60多万元,己投入100余万元,捐资收支余额25.6781万元,预计主厝屋面维修40万元,布馆18万元,修复池25万元,今后二期墙体,三期和地面工程修复预计300多万元。
三、参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充分认识到革命旧址三落古大厝修缮布馆不仅是保存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更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使命光荣,责任在肩,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