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为加强校际教研,拓展教师互动交流空间,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2月2日—12月6日,龙泉中学举办“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开放周活动形式多样,有课前集体磨课、教学观摩、评课交流等。本次开放周主要涉及语文、化学、物理等学科,诸位教师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课程,师生互动热烈,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此次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展示、融合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龙泉中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苏小兰老师开设的《虞美人》观摩研讨课,立足学情,充分挖掘教材,教学环节安排恰当,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课堂首先通过播放邓丽君版《虞美人》的歌曲,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思维导图展示如何阅读诗歌,进行整体观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阅读诗歌的方法。接着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抓住诗歌意象,探讨词作情感,探究表达技巧。整堂课在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活跃,具有合作精神,主体体现,气氛热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周碧霞老师开设的《一文多用——议论文主体段素材运用与迁移》的观摩研讨课。从学情和考情出发,聚焦“开发作文材料的写作价值”,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引导学生如何积累议论文人物素材、重塑思维、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写作,要解决的问题是“观点要明确”。这是九年级学生正式学习议论性文章写作的第一课。从基础性训练“明确观点”出发,开始学写议论性文章。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要“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本节课安排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确立明确观点为训练点。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议论文写作,他们还是刚开始接触,素材积累单一,论证技巧匮乏。周老师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富有实践指导意义,深入浅出,又旁征博引,显示了深厚的作文教学能力,让在场的老师收获颇丰。
陈雅铌老师以金属的性质为基础,引入金属钠。以实验为抓手,带领学生观察钠的保存、颜色、状态等认识钠的化学物理性质,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钠在空气中、加热下的化学反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明白反应原理,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钠与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中,现象较为明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课堂流畅度高,学生接受度高。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更加明白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王志辉老师开设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王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环节过渡自然,上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实验设计,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多;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好,学生们专心专注,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做中学,学中做”课堂。本节课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他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中燃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024年12月4日,龙泉中学承办了泉州市尤飞鹏名师工作室送研送教下乡暨课题研讨活动。龙泉中学的王燕霞老师和华侨中学的谢丽欣老师进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同课异构教学。燕霞老师的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抽象物理概念,进行实验演示,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丽欣老师则引导学生按照自身认知规律探索知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思考推演和分享结果,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最后分组探究并总结规律。
石狮永宁中学的温老师、南安南星中学的黄老师、龙泉中学的教务处洪松木主任以及工作领衔人尤飞鹏老师给予中肯评价,肯定了两位老师准备非常充分,很好的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出了在备课时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主线应清晰明显,希望老师们能够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优点,来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次活动邀请了福建教育学院、CN论文的编辑柯晓露教授做《中学物理教研论文写作及学术规范》的专题讲座。柯教授分享了如何投到正刊的方法,从各种角度让我们理解如何让编辑选中你的稿件,如何选题,如何把平常的教学实际整理成论文被采纳。通过柯教授的讲座,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学术论文撰写的不易,认识到论文从选题到参考文献每一环节都需严谨对待,特别是参考文献的引用需遵循学术规范。
同时,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福建师大具有丰富学术和科研经验的张教授,围绕物理学科课程思政以及大中融合进行了交流。他详细阐述了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目的以及大学教育对未来教学的引导力,借助热学、量子力学等生动案例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学校领导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充分肯定了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氛围和成果,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校本研讨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推进,是对教师的鞭策和激励,能有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各教研组继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借力组内优秀资源,聚势赋能,内外兼修,把教学的思考和研磨变成了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在深度学习中走出学校教育质量的新高度。
学海无涯,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千里。本次开放周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交流的机会,还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更是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相信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滋润下,新课堂教学之花定能呈现欣欣向荣之势,聚力前行。
(来源:龙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