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苍广角讯】夜幕降临,循着亮光,村民们正在西溪防洪堤上漫步,这已成为仑苍镇大泳村的一道新景。
近年来,大泳村通过为民办实事、壮大村集体经济、美化亮化村居环境、强化乡村服务、推进移风易俗等工作,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努力“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仑苍镇大泳村
镜头一:文化广场里的幸福生活
“宝宝,慢点跑!等等爷爷奶奶。”昨日,在大泳村文化活动广场里,王阿伯正带着两岁的孙女玩耍。
“难得回家一趟,带她出来玩一玩,增进感情。”王阿伯笑着说,自己平时都在外省做生意,一年只回乡两三次,每次回家都有新变化,如环境卫生整治了、基础设施完善了。
记者看到,整个文化活动广场包括篮球场、健身设施、宣传长廊等,就近还新增了一座公厕,方便群众休闲娱乐。
在大泳村,这样的文化广场或小公园遍布3个自然村,村民在家门口便能找到休憩的好去处。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近几年我们投入了200多万元,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文化广场。”大泳村党支部书记黄淑好告诉记者,此外,村里还通过鸡鸭舍清理、清除乱搭建、卫生死角整治等行动,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颜值”与“内涵”。
今年,大泳村还投入资金,融入党建文化、乡风文明等元素,对文化活动广场进行提档升级。“通过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宣传栏,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力量,提高文化素养,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镜头二:干部当起裸房整治“先锋”
“一想到住的再也不是光秃秃的裸房,回家的脚步也不自觉加快了。”提到裸房整治,村民黄秀琴不禁嘴角上扬。
据了解,大泳村作为国道358线和双安高速途经的重要村落之一,成为裸房整治重点。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人人都愿意配合,也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装修。”黄淑好表示,推进裸房整治并不容易。
“要不我家先来吧,咱是村干部,得带好头。”对此,吴秀琴主动提议。
吴秀琴的家在国道358线旁,于1998年建成。“一家十口人都住在这里,我们也很想装修,但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且房屋是两兄弟共有,得征得全家人同意。”
刚开始,小叔子并不赞成裸房装修,认为不必操之过急,吴秀琴便做起了沟通工作。“我跟他说,一方面是配合上级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耽搁20多年,也该装修了,给后辈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大家多方筹措装修资金。了解到预算不足的情况后,村干部积极帮助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最终吴秀琴家的外立面终于启动装修。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大泳村以“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响应”的工作方法,吹响了裸房整治的“冲锋号”。
此外,大泳村还实行村两委、村民小组分片包干走村入户,积极动员有威望的乡贤帮忙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从而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大泳村100多座“裸房”已完成整治工作。
昨日,走进大泳村国道358线附近,原本杂乱的景象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漂亮外观。
镜头三:移风易俗掀起慈善新风
宽阔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肆意奔跑。雨天的上学路,不用担心逢雨必涝。夏天上课,也不再汗流浃背了……对于大泳小学的变化,学生和老师感受颇深。
这些变化,除了有镇、村干部的重视和支持,背后还离不开村民的热心捐资。
曾经,这里校舍破旧,校门逢雨必涝,篮球场更是逢雨泥泞,遇晴扬尘。
2019年8月,在陈春生、陈业钢、王斯文等乡贤和王建良、王天胎、陈火城等家长的发动下,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筹资50多万元,硬化学校操场、修建硅胶环形跑道和丙烯酸篮球场,每个班级都装上空调,校园周围也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校舍还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彻底改变了大泳小学老旧、落后的面貌。
“村民们捐资做公益,折射出大泳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成效,是该村推进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的成果。”仑苍镇驻大泳村工作队郑瑜海如是说。
早在2014年,大泳村就提倡“佛生日只敬神不请客”,由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号召广大群众自觉跟上步伐。
宴请之风消减了,村民的花费减少了,在移风易俗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公益事业尽心出力。仑苍镇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村民们踊跃捐资;疫情期间,村民捐资20多万元助力疫情防控,余下的10多万元则用来修路、架设路灯等;村里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还将自家种的姜,熬成红糖姜汤,为医务人员、执勤人员送温暖……这场由移风易俗掀起的慈善新风,让大泳增添了一股“和谐范”。(据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