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榕光 吴达生
吴国乡上任不久,就收到一件疑案。一天清早,他正在后堂收阅公事,忽听有人在门外击鼓,知有要案,立即传话升堂。只见堂前跪着一位三十来岁男子,揪着一位妇女连声喊冤。国乡问道:“今日并非三、六、九放告日,你有什么冤情贸然击鼓,须知王法无情,若状告不实者从严处置”。那人自称姓赵名皮二,家住本县南门外赵家庄。“只因堂弟赵凡外出做小生意,昨晚回家,不料被其妻林氏暗害,特捉拿送官究办。望青天大老爷明镜高悬,为民伸冤”。国乡又问:“你的堂兄被她杀害,可有证据?尸首现在何处?”
赵皮二答道:“恶妇因奸杀人,谋害丈夫,又藏匿尸首。老爷若对她施以严刑,她自然招认”。国乡又问那妇女:“你姓甚名谁,为何谋害丈夫?”那妇女虽然见官心存敬畏,却能从容回答老爷审问。她禀道:“民妇姓林名清颖,配夫赵凡,一向恪守妇道,夫妇相敬如宾,绝无谋害丈夫之事。若说昨夜丈夫回家,民妇实未见面。唯有今晨发现妆台上有银两若干,民妇心生诧异,当下即向婆婆禀告。如此而已,望老爷明察”。
吴国乡思忖,赵皮二所告并无干证,而林氏对答从容,不似作案之人。提堂口供有县丞记录,命当事人画押在案,赵皮二、林氏各取保听后传唤,宣布退堂。
退堂之后,吴国乡反复思忖,赵凡死未见尸,赵皮二告林氏谋害又无证据,此案十分蹊跷,疑窦丛生。乃命手下私察暗访,希望能够查出蛛丝马迹,方可升堂再审。不料明查暗访十余天,并无丝毫进展,吴国乡闷闷不乐,遂决意微服私访。
这一天,吴国乡穿了百姓服装,肩负褡裢,手里举着写有“麻衣神相”的幌子,俨然一副相命先生模样,在南门外小街优哉游哉转来转去。晌午时分,腹中饥饿,见前面有“杏花村”酒肆,径直走入店中,就在墙角一方桌旁坐下。原来此席已有一人落座,正独自一人饮闷酒,见有相命先生同席,只是抬头一瞥,继续低头闷闷独酌。此人年纪约五十开外,一副憨厚朴实模样子,只是心事重重,眉头不展。吴国乡也叫了一壶白酒,边饮边问道:“兄台一人独酌,眉头不展,胸中必有难解心事”。那人见对面这位相命先生,操着外地口音,气宇不凡,乃告道:“实不相瞒,我确有难解之事”。吴国乡见状,再添一壶酒,又叫了小菜,两人边饮边谈,酒至数巡,那人竟将心中隐藏之事和盘托出,倾心相告。
原来此人名叫赵山,因在赵皮二店中做伙计,又是同姓,人们都称他为“赵三”。二日前他奉主子差遣,出差办事,回来得晚,路过南门郊外的一座荒冢山坡。赵三性本善良,胆子又小,黑夜路过乱葬岗本来就胆战心惊,不料在朦胧中看到前方竟有一人手抡开山大锄,正在疯狂砍杀另外一人。赵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这疯狂杀人者正是他的老板赵皮二。赵三吓得魂飞魄散,不敢挪动半步。又见赵皮二将尸体拖入一座废弃坟墓圹中,连那大锄一起用乱石堆砌封闭在墓中,收拾停当方才离去。赵三回家后一夜未睡,连日来眼皮乱跳,心神不宁,故而独自前来借酒浇愁。赵三把当晚所见过程讲完,拱手请问吴国乡:“我自当夜见此情景以后,夜不能寐,夕不能歺,不知如何是好?”吴国乡道:“吾观汝印堂发黑,晦气缠身,运带伤官。如不当机决断,终身无宁日”。赵三请问该如何决断,国乡道:“骨鲠在喉,如芒在背,岂能安生。为今之计,汝应立即报官,使恶者受严惩,使冤魂得超生,汝自然无烦恼忧愁”。赵三许以次日即往县衙报官,二人拱手作别。
次日,吴国乡传令升堂,三班衙役威武肃立,主薄、县丞笔墨伺候。当堂命衙役拘传赵皮二、林氏到案,赵三早已在大门外听候传唤。赵皮二并不知事已败露,上堂叩头请问:“老爷,未知小民所告案情审了如何?”吴国乡惊堂木一拍:“现在叫汝听听案情如何!”传赵三上堂。那赵三见堂上审案老爷正是前日偶遇的“相命先生”,初进公堂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平和了,乃将当夜在乱葬岗所见之事从头到尾一一诉明。赵皮二大惊失色,但还想巧言抵赖,吴国乡怒道,“见证人已经在此,汝休想抵赖。两边刑具如山,你若坦白招供,免受皮肉之苦。何去何从,汝须自己把握,休怪本官言之不预”。赵皮二只得如实招供。
(照片选自网络)
原来,赵皮二早就觊觎林氏美色,预谋不轨屡遭拒绝,怀恨在心,打听到赵凡当晚回家,早在门外等候,假装好意约其饮酒,赵凡信以为真,把随身银两匆匆拿回家中,然后随赵皮二去饮酒。赵凡入家门时林氏正在厨房忙事,全然不知丈夫回家。赵皮二将赵凡灌醉后,即带他到郊外荒冢山坡实施谋害,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谁料被赵三全部看在眼中。
当下吴国乡又命赵三带领仵作前往乱葬岗开墓验尸,凶器大锄也在,赵皮二现场供认不讳。
吴国乡令县丞将案件详情写成文书连带一干人口供笔录上报湿州正堂,等候上司批示判决。
不日,上司批复,认为案情清楚,赵皮二残害无辜,手段残忍,可判死刑。吴国乡依大清律例判处赵皮二死刑,又呈报上司复核批准,秋后斩决。
吴国乡智破命案,老百姓誉为“包公再世”。之后,他处理积讼,断案无数,百姓咸服。自此大宁县民风归正,数月之内“囹圄空虚,门无讼迹”,老百姓过着祥和的生活。★
(未完待续。下期请看《吴国乡传奇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