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榕光 吴达生
公元1793年,也就是清乾隆五十八年的春天,吴国乡京城会试,以优秀成绩名列二甲第五十五名,赐进士出身,授山西直隶州湿州大宁县知县,兼署蒲县知县事(“署”是代理暂缺官员的职务)。衣锦还乡,举族欢腾。吴国乡择吉日亲诣祠堂昭告列祖列宗,鸣铳三声庆贺。又在祖厝设宴,答谢父老乡亲。诸事完毕,择日启程赴任。
(吴国乡中进士后挂在祖厝大厅的牌匾)
临别之际,拜别高堂。吴国乡发现,母亲闷闷不乐,似有重重心事,乃小心翼翼请问:“孩儿今日启程赴任,未知母亲还有何教示?儿看母亲似有不悦,故孩儿斗胆请问其详”。母亲这才开言道:“儿啊,汝中了进士,又被授为二县的父母官,责任如天。为娘想,居官免不了断案,汝掌握生杀大权,须谨慎细察,切莫轻率断案,误杀贤良。为娘正是为此耽心也。”原来吴母出身诗礼之家,每月初一、十五吃斋念佛,心地善良,她是为吴国乡的重任担忧呢!吴国乡连忙双膝跪下叩头禀告:“阿母放心,儿当尽忠报国,竭力为民,谨慎断案,决不会滥杀无辜”。吴母道:“但愿如此。汝必牢记为娘三句话:一曰勤政为民;二曰清廉守正;三曰慎思办案,千万不要枉杀无辜”。吴国乡指天发誓,吴母才放心让儿赴任。
吴国乡一行昼行夜宿,翻越千山万水,历一个多月才到达任所。当时湿州正经历一场暴雨,大宁、蒲县山洪暴发,房屋、良田被冲毁无数,有的灾民流离失所。面对如此严峻灾情,吴国乡顾不上长途舟车劳顿,立即投入组织救灾,疏浚河道,修复民居,并连夜上书朝廷,奏请拨赈灾钱粮发放灾民,还捐出自己的薪俸用于救灾,灾民无不感恩戴德。
洪灾过后,农桑正待恢复,又是一场蝗灾到来。猖獗的蝗虫成群结阵吞噬庄稼,农夫叫苦连天。吴国乡亲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捕杀飞蝗,夜以继日奋战。又奖励农民饲养家禽,将所捉蝗虫喂养鸡鸭,不但扑灭了蝗灾,虫口夺粮,还借此发展了农家饲养家禽,增加收入,大宁县的鸡肉美食自此闻名。
吴国乡到任伊始就政声斐然,远近闻名,人民纷纷称他“菩萨再世,佛子心肠”。
(未完待续,下期请看《吴国乡传奇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