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仑苍广角 > 列表

【美文选粹】探访寮洋宫

2018-10-22 09:14:51      来源:   

作者:林清秀

    探访仑苍寮洋宫那日,赤日炎炎。随行的灵儿姐,夫家就在仑苍。然而车子几经兜转,仍在山道迷了路,颇费一番功夫才寻见寮洋宫一隅。一车人打起善意的趣儿,这样好的地方,哪能不为人所知?我却忍不住莞尔,这样好的地方,自然要养在深闺人未识,千呼万唤始见得。

    南安仑苍镇蔡西村境内的寮洋山地势雄奇、层峦叠嶂,寮洋宫就坐落于寮洋山之巅,是从前安溪、永春和德化通往“海上丝绸之路”

    起点九日山古官道的必经之地。置身寮洋宫前,绿树婆娑,松风呼啸,炎夏里霎时身心舒畅。还未来得及登上寮洋宫的灵应堂,我便知道,此行,来得很值。

    寮洋宫灵应堂和闽南大部分佛家寺院、道家庙宇一样,典型木石结构,两进五开间,两边小天井,中间一拜亭。最吸引我的,除了弯弯翘檐上的剪瓷雕,还有壁面上栩栩如生的木雕与石刻。

    木雕与石刻,一向是中国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重要角色。闽南许多古寺,最牵绊我脚步的,总是那些镂刻堆剪出来的雕刻,以及那些留下雕刻作品后毫无踪迹可寻的匠人。那些匠人多是父辈、祖父辈,在教育普及率不高的年代,除了坚守贫瘠土地,最好的谋生方式便是学得一门精巧的手艺,比如黏在庙宇宗祠上的剪瓷雕,或是木刻与石雕。我的外祖父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木匠,因此我深知匠人在很长一段岁月里的无限风光,也熟知匠人在更长一段岁月里的无限寂寥。从事传统匠人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鲜少有人能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因此,寮洋宫的辉绿岩雕墙,须得花费多少老一辈匠人的心力?那些木雕雕龙塑凤,腾空欲飞;那些石刻人物形神兼备,鸟兽栩栩如生,花木招展多姿,山水清雅秀丽。近看自成一景,远观繁而不杂,让人忍不住叹为观止。

    协管寮洋宫事务的陈老先生说起寮洋宫灵应堂里供奉的孙、余、池三位王爷,浑是敬仰、口若悬河。他告诉我们,孙、余、池三位王爷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御灾捍患、望重一方,善男信女对他们的信仰遍传海宇,深入人心。尤其灵应堂落成后,孙、余、池三位王爷屡现灵验,400多年来,哪怕朝代更迭,历尽沧桑,香火却从来不曾断过。

    听罢介绍,便有顶礼膜拜的人儿,纷纷前去净手焚香,愿求一支上上签。如姐姐是此行最为虔诚的,在庄严肃穆的灵应堂前,她五体投地、默默祷告,起得身来,杏眼静阖,面目慈悲。沉甸甸的签筒捧在她的手心里,“哩啦”一阵脆响,终于落出来一签。一边视如珍宝地捡起,一边转身去寻木制的“筊杯”跋杯。

    孩提时,每遇大的年节,妈都要拉扯着我们上关帝庙求平安签。妈妈说,摇了签尚未能作数,得跋杯,而跋杯也是大有讲究的。“筊杯”大多由木材做成有正反两面的新月形状,两块成为一对,每一个称为一“支”,凸起部分称作“阴面”,平面部分称作“阳面”。跋杯时,须得一阴一阳才是“圣杯”,才表示得到神明认可。

    不远处的如姐姐摇了数次签,却掷了好几次“筊杯”才如愿以偿掷来“圣杯”。眼见她喜眉笑眼地寻来解签的老先生,恭敬递过去,说,姑娘出门在外,求的是她的平安签!我会心一笑。我想起那么多年里,我妈跪在关帝神像前所求,不过也是我们姐弟仨不一定要荣华富贵,却一定要喜乐健康!普天之下的妈妈,所求如出一辙。

    走出灵应堂,阳光下寮洋宫充满了温情袅袅。有一刹那,我觉得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是件幸运事。中国五湖四海,最宜居不过闽南。因为闽南除去日历上看得见的法定假期,大小节日前仆后继。而那些前呼后拥的节日是有味道的,那种味道源自节日里多样的美食,比如清明节要包润饼,端午节要吃粽子,七夕得熬红糖糯米饭,中秋节有月饼,除夕要蒸发糕……又比如,在那些充满着甜蜜味道的节日里,弥漫着闽南人民朴实却厚重的信仰。

    眼前的寮洋宫,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所在。在历史长河的洗涤里,寮洋宫已经不是纯粹的宗教文化积淀,而是一方驻守在故土家园的净土。在这一方净土上,土生土长的善男信女,奔忙在外的家乡游子,只要稍加翘首企盼,似乎就能望见她器宇不凡的明天。(据海丝商报)

仑苍广角0.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