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Valve Dealer
首页 > 仑苍广角 > 列表

年产150万件!申利卡轮毂生产线背后的“智造”密码

2025-03-07 10:03:18      来源:   

眼下,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话题热议不断。在南安市仑苍镇,申利卡智能汽车轮毂生产线项目同样开足马力。应用于倾斜铸造、旋压、加工、喷涂等工序的工业机器人,灵动地扭转身姿。智能物流线将半成品、成品输送到各个角落。生产线上同步生产着多种型号的产品,并通过智能轮毂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分拣。

1.jpg


如今,申利卡智能汽车轮毂生产线项目年产150万件轮毂,运作模式日趋成熟。春节期间,仑苍镇与福建申利卡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了该项目的二期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约100亩,投资20亿元,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从成品区放眼望去,一摞摞轮毂宛如银锭,整装待发。进入车间,只见数台倾斜式铸造机器人不停挥舞。与机器人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旁观察着显示屏和设备、偶尔进行操控的工人们,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智能物流线让轮毂在各道工序间流转自如。在其中一道工序,一只只轮毂被码放整齐,送入数米高、数十米长的热处理炉,进行500℃的高温加热,从打开的闸门可见内部分层放置的轮毂,如同食物进入烤箱。加热室的尽头设有水池,经过加热的轮毂在这里又被机器送入水中冷却。传统“打铁”的淬火过程,被分解成了智能化的规定动作,不断重复。不同于大多数传统车间,这里的地面平滑、干净,甚至可以映出人影,上面各类功能标线清晰,并且划出了人行道,用文字标出了“手推车放置处”。

2.jpg


“智能化轮毂生产线极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工龄的老员工,福建申利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罗宗地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不仅见证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也不断学习新技能,从一线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他介绍,原本生产轮毂是通过人工将铝水倒入模具成型,加料速度不一,不仅耗材大,也不安全;现在则是靠电脑精确计算用料,再采取倾斜铸造的方式,在模具中注入定量铝水。如此一来,同样的产品不仅能做到重量精确统一、品质稳定,也能让产品的重量减少7%,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无形中创造了价值。“在传统模式下,完成同样的产能需要800名人员,如今只要200多人。”罗宗地说。


3.jpg

在密封的涂装生产线上,记者透过透明的玻璃窗看到,身披防护罩的机械臂将一只只轮毂涂成了黑色,再次看到颜色各异的轮毂,已经是在产品展示区了。据介绍,近年来,个性化轮毂深受海内外用户青睐,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改装,诸如土豪金、青绿色等颜色的轮毂广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智能生产线都可毫不费力地生产出来,满足市场需求。

4.jpg

罗宗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泉州市专利奖二等奖证书,这是他们公司的“真空电镀亮面轻质圈制作工艺”获得的奖项。该奖项正是为表彰在专利创造和运用中贡献突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作用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专利权人。“虽然我们做了20多年的轮毂,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但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学习、提升的。”谦虚的态度,映射出这家南安企业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



(来源:海丝商报)

仑苍广角0.jpg

分享: